[发明专利]车辆门锁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3205.1 | 申请日: | 2007-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1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市原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B60R25/00;G01S5/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晓广;车 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门锁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是涉及一种车辆门锁控制装置,其搭载于车辆上, 根据使用者的操作使关闭状态的车门上锁或者开锁,特别是涉及一种 适当地同时满足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方便性的车辆门锁控制 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是,搭载在车辆上,根据使用者的操作使关 闭状态的车门上锁或者开锁的车辆门锁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和2)。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公开了一种装置,其从无线钥匙接收 开锁信号时,驱动控制门锁机构,使上锁状态的车门处于开锁状态, 并且即使在这样的无线门锁开锁操作结束后经过了预定的超时时间车 门也没有进行打开动作时,考虑到车辆的安全性,使车门自动地返回 上锁状态。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述了根据情况改变从上述的无线车门开 锁操作后到车门自动上锁的预定的超时时间的长度。
更具体地,在专利文献1中记述了:1)在从车门上锁到下一次车 门开锁的经过时间比预定时间短的情况下,判断使用者要下车,车门 开锁操作为误操作,使上述的预定时间变短;2)在从车门上锁到下一 次车门开锁的经过时间比预定时间长的情况下,判断使用者要上车, 使上述的预定时间变长(例如,参照段落【0028】~【0032】的记载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08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052751号公报
如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现有装置,在从车门开锁操作后到车门 自动地被上锁的超时时间为固定值的情况下,如果从确保车辆的安全 性的观点将该超时时间设定得得比较短,则即使进行车门开锁操作, 也会很快自动进行门上锁,必须再次进行车门开锁操作,因此可能给 使用者麻烦的印象。
另外,如果从不给使用者带来这样的麻烦的观点将上述超时时间 设定得比较长,则在车门开锁操作后,车门以开锁的状态放置的允许 时间变长,因此从确保车辆的安全的观点不优选。
从这一点,可以说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装置这样使车门 开锁操作后到自动地车门上锁的超时时间可变在大方向上是优选的。
然而,可知在车辆的车门以开锁的状态放置时,遭遇盗窃等侵害 的概率会根据此时的车辆的停车位置(及该周边环境)较大地变动。
例如,可以说在自家的场地内停车时和在繁华的街道的道路上停 车时,后者遭遇盗窃等的侵害的概率相对较高。换言之,可以说前者 允许车门以开锁的状态放置更长的时间。进而,例如,在使用者从停 止在自家的场地内的本车搬运物品或者向本车装载物品的情况下,从 使用者的方便性的观点,可以说优选在车门开锁操作后较长的时间内 车门不自动上锁。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装置中,完全没有考虑车辆的停车 位置及该周边环境,仅根据从车门上锁到车门开锁的经过时间的长短, 决定将车门开锁操作后到车门自动上锁的超时时间的长度作为第一固 定时间长度,或者作为比第一固定时间长度长的第二固定时间长度。
这样如果不根据场所而使用固定的超时时间,则根据车辆的停车 位置的不同,车辆的安全性的确保可能变得不充分,或者给使用者留 下到车门自动上锁的时间过短的印象。
更具体地,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装置,例如车辆在繁 华的街道等停车的情况下,即使使用较短的超时时间,也会产生车辆 安全性不能充分确保的状况。另外,例如车辆在自家的场地内等停车 的情况下,即使使用较长的超时时间,也会产生给使用者留下到自动 车门上锁的时间太短的印象的状况。
如此,如上述专利文献1和2公开的现有装置,不能适当地同时 实现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方便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作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门锁控制装置,其能适当地同时实现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方 便性。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搭载在车辆上,根据使 用者操作(无线钥匙操作或机械钥匙操作等),将关闭状态的车门上 锁或开锁的车辆门锁控制装置,该车辆门锁控制装置具有:自动车门 上锁单元,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将车门开锁后的预定的超时时间内未检 测出车门的打开动作时,实行车门上锁;和超时时间决定单元,根据 本车位置信息决定上述预定的超时时间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3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记传感器和用于分析标记的方法
- 下一篇:压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