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13948.9 | 申请日: | 200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7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井土俊朗;中西贤介;粟村龙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9/04 | 分类号: | H04R19/04;H04R19/0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驻极体 电容 传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驻极体电容传声器,该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具有:电容部,具备振动膜电极和装备有驻极体部件的固定电极;基板,装备有转换电路,该转换电路将通过上述振动膜电极的振动而产生的上述电容部的静电容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导通部,使上述电容部与上述基板导通;以及收纳上述电容部、上述基板和上述导通部的壳体部。
背景技术
如上所述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借助输入的声音使振动膜电极振动,电容部的静电容量发生变化,转换电路输出与该电容部的静电容量的变化对应的电信号。这样,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用来输出与输入的声音对应的电信号。
根据图13和图14说明现有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图13是横剖视图,图14是纵剖视图。
现有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具有电容部104,该电容部104具备振动膜电极100、垫片101、和装备有驻极体部件102的固定电极103。另外,现有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还具有收纳电容部104的金属制的壳体部108、和装备有转换电路105的基板106,该转换电路105将通过振动膜电极100的振动而产生的电容部104的静电容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此外,现有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进而具有配置在壳体部108内部并将电容部104和基板106导通的环状的导通部107、和覆盖电容部104、基板106、导通部107的绝缘筒体109(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该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中,如图13所示,壳体部108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形,并且电容部104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形。
此外,关于俯视观察时的壳体部的形状和电容部的形状,也有时壳体部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矩形,并且电容部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矩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2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78997号公报
在这样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中,除了电容部的静电容量以外,通过导电性部件彼此的相互作用还产生寄生容量。另外,如作为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等价电路图的图15所示,输入信号Vin由电容部的静电容量即振动系统容量Cm和寄生容量Cp分压。寄生容量Cp越大,输入到转换电路105中的输入信号衰减的程度越大。因此,为了实现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高灵敏度,谋求降低寄生容量。
作为上述寄生容量,考虑在电容部和金属制的壳体部之间产生的寄生容量。俯视观察时的电容部的外侧部与金属制的壳体部之间的距离越短,该寄生容量越大。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中,如图13所示,壳体部108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形,并且电容部104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形。电容部104的外侧部与壳体部108之间的距离P在电容部104的周向的整周上均一,该距离P短。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中,壳体部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矩形,并且电容部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矩形。电容部的外侧部与壳体部之间的距离同样在电容部的周向的整周上均一,该距离短。
因此在现有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中,寄生容量的产生量大,有可能不能实现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高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寄生容量从而实现高灵敏度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特征构成在于,该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具有:电容部,具备振动膜电极和装备有驻极体部件的固定电极;壳体部,收纳上述电容部;基板,装备有转换电路,该转换电路将通过上述振动膜电极的振动而产生的上述电容部的静电容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和导通部,配置在上述壳体部的内部并使上述电容部与上述基板导通,其中,上述壳体部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与上述电容部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不同,以使在俯视观察时、 上述电容部的外侧部与上述壳体部之间的距离在上述电容部的周向上不同,上述壳体部由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构成,所述第1壳体部由电绝缘的绝缘材料形成并且在其内侧具备上述导通部;所述第2壳体部载置在该第1壳体部上且由电绝缘的绝缘材料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电株式会社,未经星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39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速箱油泵试验控制计时方法和计时器
- 下一篇:乘客输送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