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含水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出着色成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4813.4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1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F·穆泽;I·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尔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7 | 分类号: | A23L1/27;A23L2/82;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刘金辉 |
地址: | 德国莱茵***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水 植物 提取物 分离 着色 成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从含水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出着色成分的方法,还涉及镁盐 用于从含水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出着色成分的用途。
在从植物中分离有价值的成分时,通常使用水提法。在这种情况下, 通常将植物材料研碎并在搅拌下用温水提取。由此制成的提取物通常由于 其鞣酸和类黄酮含量而呈深棕黄色,因此可从这类提取物中直接分离出的 成分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对中性颜色的所需要求。
例如,在从洋蓟中分离菊粉时出现上述问题。对于来自甜菜的提取物, 尝试按照从糖用甜菜中分离蔗糖时所用的脱色法,通过添加白垩并然后碳 化(添加CO2)来进行脱色,但该方法不能令人满意地进行。同样地,由 于其所需的高成本,排除了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该提取物脱色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有效的植物提取物脱色法,其可以使用廉价 助剂并以低的装置和时间支出进行,并且可从中分离出颜色中性的产物。
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方法。在从属 方法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有利实施方案。
本发明包括从含水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出着色成分的方法,包括:
a)将镁离子(Mg2+)添加到植物提取物中,
b)将至少一种碱性组分添加到植物提取物中,
c)形成沉淀物,和
d)从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出形成的沉淀物。
本方法能够实现含水植物提取物的令人惊讶的有效脱色。
此方法在来自洋蓟、特别是来自洋蓟根的提取物的脱色中特别有效。 但是,这种具体实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应用领域。
此外,此方法的特征在于,所用助剂,如镁盐和碱,是廉价的。
此外,实施此方法时的装置和时间支出也特别低。
最后,通过这种类型的脱色,还可以同时从液体提取物中去除混浊材 料,因此没必要进行混浊材料的单独去除。
本发明的从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出着色成分的方法通常也称作植物提取 物的脱色、澄清或“净化”。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相等。
着色成分是指植物提取物的非颜色中性的、并使植物提取物呈现任何 可能颜色的所有成分。通常这涉及在植物材料的水提步骤后存在于植物提 取物中的绿色、黄色和棕色和这类颜色的混合。但是,此方法不限于特定 颜色。
着色成分可以以溶解、悬浮或乳化形式存在,或可以同时以这些形式 的两种以上的形式存在。优选地,它们是溶解的成分。
植物提取物的着色成分优选为鞣酸和/或类黄酮,它们可以通过本发明 的方法特别好地分离出来。
上述含水植物提取物例如通过研碎的植物材料的水提而分离,该提取 通常用温水进行。植物材料可以例如由根、茎、叶、花和果实或这些材料 的混合物构成。
此方法可用的植物种类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此方法可有利地用于其 中进行水提以分离其成分、且其中存在相应的鞣酸和类黄酮的所有植物。
已经发现,本发明的方法特别有利地适用于洋蓟水提物,更尤其是来 自洋蓟根的提取物。
可以从这种洋蓟提取物中分离出果聚糖,特别是菊粉。因此,本发明 特别适合作为从洋蓟中分离果聚糖、特别是从洋蓟中分离菊粉时的中间步 骤。
根据本发明,将镁离子(Mg2+)添加到含水植物提取物中。在步骤a) 的变体中,可以将镁盐水溶液添加到植物提取物中。在另一更优选的变体 中,将固体形式的镁盐直接加入植物提取物并溶解在其中。
在添加镁盐时,其优选是由于其在水中的高溶度积而非常容易溶解的 盐。特别合适的镁盐选自氯化镁、硫酸镁、硝酸镁、其它低碳脂肪酸的镁 盐,例如乙酸镁和丙酸镁,及其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碱性组分是指含有氢氧根离子(OH-)或在与植物提取 物合并后在该提取物中形成氢氧根离子的组分。碱性组分可以是液态、固 态或气态的。优选使用液态碱性组分。
在如该方法的步骤a)和b)中所述添加镁离子和碱性组分时,通过沉淀 反应形成沉淀物。在本方法中,步骤a)和b)原则上可以同时进行,特别是 在步骤a)中使用镁离子的溶液并在步骤b)中使用碱性液体时。但是,优选 先进行方法步骤a),然后进行步骤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尔作物科学股份公司,未经拜尔作物科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4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