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4850.5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2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平冈裕规;铃木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普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刚;尚志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组件 | ||
1.一种针组件(1001),具备前端形成有刃尖的针(1002)、保持 该针的底端部的毂(1003)和前端保护部(1005),其特征在 于,
所述针组件具备限制所述前端保护部(1005)与所述毂 (1003)的距离的限制部(1006)以及经铰链部(1077)连接 于所述前端保护部(1005)并固定在皮肤上的固定部(1007),
所述前端保护部(1005)通过所述铰链部(1077)相对 于所述固定部(1007)旋转,
所述前端保护部(1005)具有设置在所述针(1002)的 底端侧的第一开口部(1051)、设置在所述针(1002)的前端 侧的第二开口部(1052)、以及设置在该第二开口部(1052) 的针尖恢复防止部,
所述第一开口部(1051)的开口面与所述第二开口部 (1052)的开口面彼此成角度,
所述针(1002)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处于从所述前端保 护部(1005)的第一开口部(1051)进入前端保护部(1005), 并从第二开口部(1052)钻出的状态,
而在使用后,通过与所述针尖恢复防止部接触后弯曲,
所述针(1002)的针尖从所述第二开口部(1052)移动、并在 被卡止在所述前端保护部(1005)的状态下收纳到前端保护部 (1005)的内侧,由此保护该针(1002)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1002)具有弯曲部(1021),且
所述针组件(1001)在所述前端保护部(1005)上具备 所述固定部(10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端保护部(1005)具备所述固定部(1007),且 在所述固定部(1007)具有能够使该针(1002)沿轴方向移动 的针通路(10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在使用前的状态形成折叠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1002)是休伯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1021)的弯曲是大致90°的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组件具备与所述毂(1003)连接的把手部(1009),
所述把手部(1009)在所述针组件(1001)上设置成: 当从所述针组件(1001)的穿刺状态转变成针(1002)的拔出 状态时,通过上提所述把手部可经由接合部(1010)提起毂 (10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1009)具有用于使所述把手部(1009)与 所述固定部(1007)连接的卡扣(1091),
所述把手部(1009)设置成可转动,即,所述把手部(1009) 的前端部能以所述接合部(1010)为中心绘出弧形,
通过提起所述把手部(1009)的前端部,解除所述把手 部(1009)与所述固定部(1007)的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1009)经由接合部(1010)与所述毂(1003) 相连接,
所述接合部(1010)在所述针(1002)的水平方向上, 设置在所述针(1002)的垂直部的大致正上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组件(1001),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组件(1001)具备在穿刺状态下覆盖前端保护部 (1005)并与毂(1003)连接的覆盖构件(1008),所述把手 部(1009)经由接合部(1010)设置在所述覆盖构件(1008) 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普洛株式会社,未经尼普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48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飞行器机身的防火隔板
- 下一篇:结膜组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