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装饮料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5561.7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1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佐竹纪彦;岩崎正规;内田裕子;细谷直树;守谷尚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L2/52 | 分类号: | A23L2/52;A23L2/00;A23L2/42;A23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高浓度儿茶素类且风味和色调良好、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保存稳定性良好的容器装饮料。
背景技术
作为儿茶素的效果,报告了α淀粉酶活性阻碍作用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显示这样的生理效果,因为要更简便地摄取大量的儿茶素,所以,希望有在饮料中配合高浓度儿茶素的技术。
作为该方法之一是使用利用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等茶提取物而在饮料中添加儿茶素的方法。但是,已知例如在红茶提取液和碳酸饮料中高浓度地配合儿茶素时,咖啡因和来自绿茶的苦涩味的残留大大地损害饮料的商品价值。
以往就已知对红茶等发酵茶提取液进行鞣酸酶处理,可以抑制在低温冷却时的悬浊,即可以抑制茶奶酪(tea cream)形成。另外,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见的方法,即,通过对没食子酸酯体儿茶素进行鞣酸酶处理使其一部分或全部成为没食子酸从而得到儿茶素类和没食子酸的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减少成为苦味原因的没食子酸酯体儿茶素类。另外,作为从茶提取物中除去咖啡因等杂质的方法,已知有吸附法(专利文献2~4)、提取法(专利文献5)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1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53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109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3591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2894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容器装非茶饮料,其为通过配合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小于50质量%的精制绿茶提取物而成,并 且含有(A)0.072~1.2质量%的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和(B)0.001~12mg/100mL的没食子酸。
具体实施方式
由鞣酸酶处理而得到的儿茶素类和没食子酸的混合物有发生酸味·涩味的问题,不能在酸性饮料和运动饮料等非茶饮料中配合。而且,也明确了:在将非聚合物儿茶素类高浓度化而得到的饮料中使用含有较多量没食子酸酯体儿茶素的绿茶提取物时,由于长期保存而使风味发生变化并且色调也变化,因而产生不适合于透明容器装饮料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尽管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高但是苦味也被抑制而且即使长期保存风味和色调及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含量也不变的透明容器装非茶饮料。
于是,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用将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调整为小于50质量%的精制绿茶提取物来制造容器装非茶饮料时,如果将没食子酸的含量调整为0.001~12mg/100mL,那么即使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浓度高时,不仅苦味被抑制,而且可以制成长期保存时的风味和色调及儿茶素含量不变的填充在容器中的饮料。
本发明的透明容器装非茶饮料含有对于发挥生理效果而言充分的量的非聚合物儿茶素量,而且苦味被减少,所以,即使制成酸性饮料和运动饮料的形态,也容易制成饮料,而且,即使长期保存,风味和色调及非聚合物儿茶素类含量也不变,稳定性优异。
在本发明中,所谓非聚合物儿茶素类,是综合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非表体儿茶素以及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表体儿茶素的总称。
在本发明中,所谓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是综合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的总称。所谓没食子酸酯体比率,是以百分率表示4种非聚合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的质量之和相对于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 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质量之和的比例的值。
另外,所谓儿茶素没食子体,是综合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的总称。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通过配合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小于50质量%的精制绿茶提取物而得到。这样的精制绿茶提取物优选通过在绿茶提取物精制工序的任意阶段进行鞣酸酶处理而将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体比率调整为小于50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5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