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的通风空气冷却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7621.9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C.·霍利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利克太阳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4F3/00;F24F3/14;F24J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葛 强;张一军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通风 空气冷却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建筑物的通风空气冷却装置,包括:
一带有散热面的散热板,安装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散热板的所述散热面朝天放置并暴露于周围空气中,所述散热板界定了其与所述建筑物之间的空气收集区域,板上带有多个进风孔,周围空气可经进风孔进入空气收集区域;
一通道,在所述的空气收集区域和所述建筑物内部之间,为冷风提供了从空气收集区域到建筑物内部的通道;
一风扇,将空气从所述空气收集区域输送至所述空气收集区域的下部以及由所述通道输送至建筑物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板包括一低吸收的背面,与所述的散热面相对,用来防止从所属建筑的屋顶吸取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背面的散热速度要低于所述的散热面的散热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板为波纹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覆盖在所述建筑物的屋顶上,从而为所述屋顶遮挡太阳,所述空气收集区域位于所述散热板和所述屋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板通过中介的、基本水平的杆固定在所述建筑物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本水平的杆为基本水平的Z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型杆固定在夹子上,从而也固定在所述建筑物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一冷却单元,用来进一步冷却所述的冷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单元包括一除湿器,用来移除所述冷风中的水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通道,其位于所述的空气收集区域和所述建筑物内部之间,为已加热的周围空气提供了从空气收集区域到所述建筑物内部的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扇,其将所述已加热的周围空气从所述空气收集区域由所述的第二通道输送至所述建筑物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位于斜屋顶的低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通道,其位于所述空气收集区域和所述建筑物内部之间,为已加热的周围空气提供一从所述空气收集区域到所述建筑物内部的通道,所述的第二通道位于所述斜屋顶的高位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孔由至少一个孔隙、孔、缝隙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板由多个的可发电的光电板构成。
17.一种用于使用权利要求1的装置来冷却建筑物通风空气的方法,包括:
在建筑物表面上安装带有散热面的散热板,使得所述散热板的散热面朝天放置并暴露于周围空气中,所述散热板界定其与所述建筑物之间的一个空气收集区域,板上有多个的气孔,以使周围空气由气孔进入空气收集区域;
经由进风孔吸取所述周围空气至所述空气收集区域;
将热量传递到所述板并将热量从板上散放到天空中来冷却所述周围空气;
经由进风孔从所述空气收集区域的下部抽取冷却后的通风空气并将所述的冷风排入建筑物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散热板包括安装一低吸收率的背面板,该板与所述散热面相对,用于防止从所述建筑物的屋顶吸收热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的散热板包括安装一背面板,该背面板散热速度低于所述散热面散热速度的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的散热板包括用中介的、基本水平的杆将所述的散热板固定在所述的建筑物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冷却单元中进一步冷却冷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利克太阳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霍利克太阳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76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T/CT图像融合联合诊断设备
- 下一篇:一种胶囊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