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再循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18127.4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5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烈亚斯·格吕纳;罗伯特·森多尔;鲁迪格·克瑙斯;伯恩哈德·施瓦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瑾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装置 | ||
1、一种用于内燃机(1)的废气再循环装置,特别适合在汽车中,该装置包括
-废气再循环线路(6),该线路用于从内燃机(1)的废气端进入内燃机(1)的新鲜空气端的废气外部再循环;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该冷却器建立在废气再循环线路(6)中并且可以与通过冷却液工作的冷却回路(8)相连;
-其中,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包括冷却箱(9),该冷却箱(9)包括至少一个废气入口(10),废气出口(11),冷却剂入口(12),和冷却剂出口(13),同时,通过其冷却剂可以流动;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在其冷却箱(9)内包括第一冷却管布置(14)和第二冷却管布置(15),其中第一冷却管布置(14)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废气入口(10)和废气出口(11)的冷却管(20),第二冷却管布置(15)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废气入口(10)和废气出口(11)的冷却管(21);
-冷却管布置(14,15)形成如下,第二冷却管布置(15)比第一冷却管布置(14)在废气和冷却剂之间允许更高的热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提供了废气阀装置(16),其安置在废气入口(10)或废气出口(11)处,同时其形成如下,在废气阀装置(16)的第一切换位置,废气仅通过第一冷却管布置(14)流入,在废气阀装置(16)的第二切换位置,废气仅通过第二冷却管布置(15)流入,和/或
-废气阀装置(16)形成如下,在废气阀装置(16)的第三切换位置,废气流动同时通过冷却管布置(14,15),和/或
-废气阀装置(16)形成如下,在废气阀装置(16)的第四切换位置,废气仅流动通过旁路(17),迂回通过废气再循环冷却器(7)内部地或外部地,和/或
-废气阀装置(16)形成如下,随着至少一个中间步骤或连续的变化,该装置在其各自的切换位置之间是可变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其被至少一个下述特征限定:
-第二冷却管布置(15)与第一冷却管布置(14)相比在废气端和和/或冷却剂端包括更大的表面;
-第二冷却管布置(15)与第一冷却管布置(20)相比包括更多的冷却管(21);
-第二冷却管布置(15)的各自冷却管(21)与第一冷却管布置(14)的各自冷却管(20)相比在废气端具有更小的流通截面;
-与第一冷却管布置(14)的一个冷却管(20)或多个冷却管(20)的构成材料相比,第二冷却管布置(15)的一个冷却管(21)或多个冷却管(21)是由具有更高传热系数的材料构成;
-第二冷却管布置(15)的一个冷却管(21)或多个冷却管(21)在废气端具有更高的流通阻力,与第一冷却管布置(14)的一个冷却管(20)或多个冷却管(20)相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冷却管布置(15)的一个冷却管(21)或每个冷却管(21)中,安置了扰流子(28)和/或肋条(29),和/或
-在第一冷却管布置(14)的一个冷却管(20)或每个冷却管(20)中,没有安置扰流子(28)和/或肋条(2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马勒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81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活塞的车辆制动装置-活塞泵
- 下一篇:液压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