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纺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8268.6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8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野田祐树;石川秀行;水谷聪;木村明宽;谷康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6 | 分类号: | D04H1/46;D04H1/54;D04H1/7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织物及无纺织物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无纺织物用于纸尿布或卫生巾等卫生用品、擦拭器等清扫 用品、口罩等医疗用品等广泛的领域。这样,无纺织物在各种各样的 不同的领域使用,但是实际上,在用于各个领域的制品的情况下,有 必要以适合于各种制品的用途的性质或结构的方式进行制造。
无纺织物,例如,通过利用干式法或湿式法等形成纤维层(纤维 网),利用化学粘合法或热粘合法等将纤维层中的纤维彼此结合来进行 制造。在使用于形成纤维层的纤维结合的工艺中,也存在着包括将多 个针反复刺入该纤维层的方法、或喷射水流的方法等从外部向纤维层 施加物理的力的工序的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终究只是将纤维相互交织,并没有调整纤维层中 的纤维的取向或配置或者纤维层的形状等。即,利用这些方法制造的 只不过是片状的无纺织物。
另外,也提出过设置有开口的无纺织物的方案。例如,在特开平 6-330443号公报中,揭示了通过将无纺织物夹在配备有向外侧突出的 针等的突起的压模与承接该突起的承接侧支承体之间,使突起部分贯 通无纺织物,从而将无纺织物立体地开口的方法等。
发明内容
但是,这种无纺织物,通过将构成无纺织物的纤维集合体咬入到 突起部分与承接侧的支承体之间,形成凹凸或开口。因此,现有技术 的无纺织物,例如,存在着在将位于凸部的壁部分或开口的周缘整体 处的纤维压缩而使纤维密度提高、进而加热无纺织物化时,会薄膜化 的问题。
凸部的壁部分或开口的全周的纤维密度高、薄膜化的无纺织物, 即使施加外部压力,开口也难以被压溃。其理由之一,可以列举出被 针等划破的部位的竖起的无纺织物的切片变得难以倒下。在将这样的 无纺织物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等的情况下,有液体难以向下方透 过的倾向。这样,在凸部或开口周缘招致大量的液体的情况下,液体 会滞留在该无纺织物中,产生弄脏穿用者的皮肤等、给予不舒服的感 觉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纺织物,在形成有凹凸或开口的无纺 织物中进行调整,使得凸部或凹部等处的纤维密度不过分增高,只将 开口的周缘中的一部分区域高密度化。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从上面侧向被规定的网状支承构件从下面 侧支承的纤维网喷射气体,使构成该纤维网的纤维移动,可以只将开 口或开口的周缘的一部分高密度化,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无纺织物包括:沿第一方向形成 的多个开口部;从与前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观察,作为前述开 口部的侧缘附近的一个区域提供的一个侧缘部;作为相对于前述一个 侧缘部隔着前述开口部的前述开口部的侧缘附近的另外一个区域提供 的另一个侧缘部,与前述另外一个侧缘部相比,前述一个侧缘部的纤 维密度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在第一种实施形式所述的无纺织 物中,前述一个侧缘部比前述另外一个侧缘部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在第一种实施形式或第二种实施 形式所述的无纺织物中,包含有:前述多个开口部的排列中相邻的第 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由前述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之间的纤维 构成的第一连接部,前述第一连接部的纤维密度比前述第一开口部上 的前述另一个侧缘部的纤维密度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在第三种实施形式所述的无纺织 物中,在前述开口部中的前述一个侧缘部,沿前述第一方向取向的纤 维的含有率高于沿前述第二方向取向的纤维的含有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在第三种实施形式或第四种实施 形式所述的无纺织物中,在前述第一连接部,沿前述第二方向取向的 纤维的含有率高于沿前述第一方向取向的纤维的含有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在第三种实施形式至第五种实施 形式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中,前述第一连接部比前述第一开 口部处的前述另一个侧缘部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在第三种实施形式至第六种实施 形式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中,包括:前述多个开口部的排列中 在与前述第二开口部相反侧与前述第一开口部邻接的第三开口部、和 由前述第一开口部和第三开口部之间的纤维形成的第二连接部,前述 第二连接部比前述第一开口部处的前述另一个侧缘部的纤维密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8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