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衣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19203.3 | 申请日: | 200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4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亮介;间宫春夫;竹内晴美;团野一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17/12 | 分类号: | D06F17/12;D06F25/00;D06F33/02;D06F35/00;D06F3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气体产生功能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以往,对收容在洗涤槽内的洗涤物供给臭氧,从而能够净化洗涤物的洗衣机为大家所知。作为这样的洗衣机,例如提出有具有洗涤槽和对该洗涤槽内供给臭氧的臭氧供给装置的洗衣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0792号公报
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的洗衣机中,在洗涤工序结束后的排水工序中,将作为除菌成分的臭氧供给洗涤槽内,从而净化洗涤物。
但是,臭氧具有独特的臭味,不希望被人吸入,所以不要泄漏于洗衣机外,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洗衣机,在排水工序即打开排水阀的期间供给臭氧的方法中,被供给的臭氧会通过排水管向外部泄漏。
另外,一般洗衣机中例如设有用于从洗涤槽向外部排出规定水位以上的水的溢水管、设于向洗涤槽内供水的供水管的途中的洗涤剂收容部等,安装臭氧供给装置的情况下,还需要防止从这些部分向外部泄漏臭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洗涤物供给含有臭氧和其他除菌成分或减菌成分的具有净化功能的气体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气体向外部泄漏的洗衣机。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处理槽,其能够收容洗涤物并贮存水,用于进行洗涤、脱水等处理;供水机构,其用于对所述处理槽供水;排水路,其用于将贮存在所述处理槽中的水向外部排出;溢水路,其与所述排水路合流,在贮存在所述处理槽中的水达到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用于排出该规定量以上的水;排水捕集器,其作为所述排水路或所述溢水路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设置,且用于使水滞留;气体供给机构,其用于产生净化洗涤物用的气体,且将该气体供给于所述处理槽;供水控制机构,其用于在将所述气体供给于所述处理槽之前,通过控制所述供水机构而将水贮存在所述排水捕集器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洗衣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排水阀,该排水阀设于所述排水路中的所述溢水路的合流位置的上游侧且用于开闭所述排水路的流路,所述供水控制机构通过关闭所述排水阀且控制所述供水机构,而将规定量的水贮存在所述处理槽中,然后通过打开所述排水阀,而将水贮存在所述排水捕集器中。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所述的洗衣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检测所述处理槽内的水位的水位传感器,所述供水控制机构在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到预先设定的设定水位的情况下打开所述排水阀,从而将水贮存在所述排水捕集器中。
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所述的洗衣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控制机构在所述水位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设定水位的情况下执行供水错误处理。
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三或四方面所述的洗衣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控制机构在第一设定水位和第二设定水位的水位差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打开所述排水阀,而将水贮存在所述排水捕集器中,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水位在对所述处理槽开始供水而经过预先设定的第一时间后由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设定水位在经过所述第一时间后进一步以预先设定的第二时间进行供水后由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
本发明第六方面,在第一至五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洗衣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具有用于将水向所述处理槽引导的供水路,所述洗衣机具有:洗涤剂收容部,其设于所述供水路的途中,用于收容溶解在被供给的水中的洗涤剂和整理剂;供水捕集器,其设于所述供水路中的所述洗涤剂收容部的下游侧,用于滞留被供给的水,所述供水控制机构在对所述处理槽供给所述气体之前,在所述供水捕集器中也贮存水。
本发明第七方面,在第六方面所述的洗衣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路具有不经由所述洗涤剂收容部而对所述处理槽供水的旁通供水路,所述供水控制机构经由所述旁通供水路将水贮存在所述供水捕集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9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大直径圆晶片半导体器件玻璃钝化技术方法
- 下一篇:模具定位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