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式计算机用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0984.8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0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徐玟焕;梁熙俊;郑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扎尔曼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 计算机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笔记本式计算机用冷却器,更具体地说,关于一种 可以使用冷却风扇来冷却笔记本式计算机的整个底部表面的笔记本式计 算机用冷却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用于笔记本式计算机的冷却器支撑笔记本式计算机并且通 过向笔记本式计算机的底面送风来驱散笔记本式计算机在运行时,产生的 部分热量。
图1至图3示出了用于笔记本式计算机101的现有的冷却器100。
冷却器100包括具有上板110和下板120的主体部。上板110上形成 两个圆形的通风孔112。在下板120上形成与通风孔112的位置及尺寸均 对应的通孔,而冷却风扇122设置在下板120的通孔的正上方。
图3是示出放置在冷却器100上的笔记本式计算机101的侧剖视图。 请参照图3,在冷却器100下面的空气被冷却风扇122往上吸。在图3中 气流(风)以箭头来表示。笔记本式计算机101被由冷却风扇122制造的 气流冷却。
然而,现有的冷却器100具有这样的问题,即其只能冷却笔记本式计 算机101的底部表面的特定中心部分。也就是说,由冷却风扇122(为轴 向风扇)吸上来而进入冷却器101的空气是通过上板110的通风孔112直 接排向笔记本式计算机101的底部表面。因此,其不能冷却笔记本式计算 机101的底部表面的整个区域,而只是冷却笔记本式计算机101在通风孔 112的上方的部分底部表面。请参照图3,从通风孔112出来的空气沿着 笔记本式计算机101的底部表面运动到左上方,以此冷却笔记本式计算机 101的部分底部表面。笔记本式计算机101的一部分底部表面由于空气碰 撞被限制而没有获得想要的冷却效果。也就是说,由于直接连接冷却风扇 122的通风孔112只形成在上板110的中心部分,因此不能获得有效的冷 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冷却整个笔记本式计算机的笔记本式计算机用 冷却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笔记本式计算机用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 括:主体部,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形成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的空 气通道;至少一个冷却风扇,其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并吸入空气到所述空 气通道内;以及至少一个通风孔,其形成于所述上板,但位于上板的所述 冷却风扇上方以外的部分;其中被所述冷却风扇吸入的所述空气流经所述 主体部的所述空气通道并通过所述通风孔排向所述放置在所述冷却器的 主体部上的笔记本式计算机。
所述冷却风扇可以是鼓风机风扇,其安装在所述下板上并使空气被向 上吸入到所述空气通道内并通过所述空气通道流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 风孔形成于所述上板包括至少其前部的部分;所述冷却器进一步包括沿着 所述上板的前边缘形成的挡风部,其中当所述笔记本式计算机放置在所述 上板上时,所述挡风部防止通过所述通风孔排出并进入到空间的空气流向 所述笔记本式计算机的前面,其中所述空间位于所述笔记本式计算机的底 部表面和所述上板之间。
每个都具有圆形形状的多个通风孔可以形成于所述挡风部之后,并覆 盖所述上板的整个区域的一半以上。
所述多个通风孔可以在与被冷却风扇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的 方向上穿过所述上板形成。
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风孔可以邻近所述挡风部的后边,并具有沿着所述 挡风部的细长形状。
所述冷却风扇可以是至少一个轴向风扇,其可以使空气被吸入所述所 述空气通道并流动通过所达空气通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可以使空气与笔记本式计算 机的底部表面均匀地相碰撞,由此与传统技术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冷却笔记 本式电脑。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的典型实施例而变得更明显,其中:
图1是一种传统的笔记本式计算机用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冷却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截取的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笔记本式计算机用冷却器的立体 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冷却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侧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笔记本式计算机用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笔记本式计算机用冷却器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扎尔曼技术株式会社,未经扎尔曼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09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成XHTML内容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二次开发的住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