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1045.5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0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P·丹尼尔斯;詹姆斯·D·拉普勒;斯科特·R·迈尔;杰伊·M·杰嫩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133/08;C08F255/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郇春艳;樊卫民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剂 组合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高分子量丙烯酸系共聚物和低分子量丙烯酸系共 聚物的粘合剂组合物。
发明概述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含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与第二丙烯酸系共 聚物之共混物的粘合剂组合物。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粘合剂制品 包括源自单体A与B的聚合的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之共混物,其中(i) 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具有至少约150,000的数均分子量Mn(或至少约 450,000的重均分子量Mw),和(ii)单体B具有至少一个能够形成氢 键的活性基团。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源自单体C与D的聚合,其中(i) 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具有小于约70,000的数均分子量Mn(或小于约 100,000的Mw),(ii)单体D具有至少一个能够形成氢键的活性基团, 和(iii)基于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的总重量,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包含 大于约10重量份(pbw)的单体D。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丙烯酸系 共聚物中的单体D的pbw数大于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单体B的 pbw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单体D的pbw数 比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单体B的pbw数大至少约3pbw。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粘合剂制品包括下述物质的 共混物(1)由单体A和B形成的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其中第一丙烯 酸系共聚物(i)具有至少约150,000的数均分子量Mn(或至少约450,000 的Mw),并且(ii)包含基于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的总重量小于约10 重量%(pbw)的单体B,其中单体B具有至少一个能够形成氢键的活 性基团;和(2)由单体C和D形成的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其中第二 烯酸共聚物(i)具有小于约70,000的数均分子量Mn(或小于约100,000 的Mw),并且(ii)基于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的总重量,包含大于约 10pbw的单体D。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粘合剂制品包括含有第一丙 烯酸系共聚物与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之混合物的粘合剂泡沫层,其中 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i)由单体A和B形成,其中单体B具有至少一 个能够形成氢键的活性基团,(ii)具有至少约150,000的数均分子量 Mn(或至少约450,000的Mw),并且(iii)包含基于第一丙烯酸系共 聚物的总重量小于约10.0重量%(pbw)的单体B;第二丙烯酸系共聚 物(i)由单体B和C形成,(ii)具有小于约70,000的数均分子量 Mn(或小于约100,000的Mw),并且(iii)基于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 的总重量,包含一定重量%(pbw)的单体B,其中第二丙烯酸系共聚 物的单体B的pbw数大于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B的pbw数。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包括一个或多个粘合剂芯层和任选的 一个或多个附加层的粘合剂制品。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粘合剂制品包括(a)包含上述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与第二丙烯酸系共 聚物的共混物或混合物的粘合剂芯层,所述第一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分 子量相对较高,所述第二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分子量相对较低;和(b) 粘合剂芯层主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附加层。本发明的粘合剂制品还可以 包括其它层,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粘合剂层,例如压敏粘合剂层和/ 或可热活化的粘合剂层、至少一个隔离衬片、至少一个非粘性基底层、 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10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车载冷却循环系统
- 下一篇:具有内加强圈的中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