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压铸造方法和减压铸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1079.4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0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土屋诏一;天野宪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7/14 | 分类号: | B22D17/14;B2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 铸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压铸造方法和减压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减压铸造技术已知有抑制注射活塞的柱塞头的背面侧的空气向型腔侧泄漏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2-224807号公报中公开有此类技术。
然而,可以想到在如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以往的方法中,随着堵塞柱塞头的端面开口部及浇注口的开口部而发生不良情况。
具体而言,例如柱塞套筒的端面开口部,采用通过在柱塞套筒内滑动的减压套筒来封闭的构成,因此通过柱塞套筒的由热引起的变形或者膨胀,而在减压套筒与柱塞套筒之间的间隙产生变化,从而造成无法保证密封性能。
另外,关于浇注口的开口部,若考虑存在熔液的溅落液体,则在利用盖等进行密封的方式中,而变得无法可靠地进行密封。
另外,在如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以往的方法中,在柱塞套筒的端面开口部和浇注口被堵塞的状态下,可以进行柱塞头的背面侧的空间与型腔两方的减压,但是由于存在两个空间的容积差或者减压通道的阻力,难以保持两个空间的减压度相同,因此造成上述两个空间产生压差。因上述压差,熔液浸入到柱塞头与柱塞套筒的间隙或柱塞头的背面侧,而且因该浸入的熔液,有时会发生柱塞头的卡住或者滑动不良等的不良情况。
另外,减压铸造中,以往存在如下问题:因型腔容积或者浇道通道的复杂性,而难以在规定时间内使从型腔至柱塞套筒的全部空间达到所需的减压度。
若考虑熔液在柱塞套筒内的凝固,则减压能够消耗的时间为1秒钟左右,可以想到在型腔、柱塞套筒的减压度发生分布。
并且,当在这样的减压度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铸造时,可以想到增大了品质的不稳定性。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减压铸造方法和减压铸造装置,解决上述的密封性能问题、压差问题及减压度不稳定问题的新技术。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其是对模具型腔内减压来进行铸造的减压铸造方法,当从柱塞套筒的浇注口浇注之后,构成包围上述浇注口及上述柱塞套筒的与上述模具相反侧的开放端部的减压室,在柱塞头的注射动作开始之前,开始上述减压室及上述型腔内的减压动作。
特别优选地,当上述减压开始之时,上述柱塞头配置于比上述浇注口靠近上述柱塞套筒开放端部的一侧,借助上述浇注口连接上述减压室与上述柱塞套筒的内部。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其具备:在内部形成有减压室的堵塞构件,上述减压室包围柱塞套筒的浇注口及上述柱塞套筒的与模具相反侧的开放端部;以及用于将上述减压室及上述模具的型腔内部减压的减压机构,在从上述浇注口浇注之后用上述堵塞构件形成减压室,在形成上述减压室之后开始利用上述减压机构减压,在减压开始之后利用柱塞头开始注射动作。
优选地,当上述减压开始之时,上述柱塞头配置于比上述浇注口靠近上述柱塞套筒开放端部的一侧,借助上述浇注口连接上述减压室与上述柱塞套筒的内部。
另外,优选地,上述堵塞构件为在上述柱塞套筒射出之际移动一侧的端面开放的筒状部件,上述柱塞头的支承轴通插另一侧封闭侧的端面,上述堵塞构件的内部尺寸构成为大于上述柱塞套筒的外部尺寸,通过上述堵塞构件的开放一侧的端面向上述柱塞套筒射出时的移动方向移动,将上述柱塞套筒的开放端部插入到上述堵塞构件的内部空间。
再者,优选地,上述柱塞套筒的外壁上竖立设置有凸缘部,通过上述堵塞构件的开放一侧的端面压接于上述凸缘部来形成上述减压室。
另外,固定上述模具的固定台板上设置有凸缘部,通过上述堵塞构件的开放一侧的端面压接于上述凸缘部来形成上述减压室。
另外,优选地,上述堵塞构件、上述柱塞套筒、上述柱塞头及上述柱塞头的支承轴配置在同轴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由于加压开始的时机较早并且可以在减压开始后有效地实施减压动作,因此在短时间内可以进行柱塞套筒内以及型腔内的减压动作,可以可靠且稳定地实现直至目标水平的减压。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在柱塞头的注射动作之前,借助上述浇注口可以对柱塞头的前面侧以及背面侧的两个空间大致均等地减压,考虑到上述情况,可以抑制在上述两个空间之间发生压差,可以抑制发生熔液向柱塞头与柱塞套筒之间的间隙侵入等的不良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由于加压开始的时机较早并且可以在减压开始后有效地实施减压动作,因此在短时间内可以进行柱塞套筒内以及型腔内的减压动作,可以可靠且稳定地实现直至目标水平的减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10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