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1106.8 | 申请日: | 200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6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权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权熙 |
主分类号: | E04B9/18 | 分类号: | E04B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体 固定 顶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物体固定到顶棚(ceiling)的装置,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方便地将各种物体安装到从一个结构突出的支撑构件的装置,将物体固定到顶棚。
背景技术
通常,建筑配备有所谓的介入顶棚(access ceiling)。该介入顶棚具有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形成有能够介入的空的空间,用于安装管子、导线、线缆、导管等等,并且安装诸如面板的饰面材料以遮蔽该空间。当构造该介入顶棚时,为了将诸如型钢条、大梁、载流通道、管子、导线、线缆等等的各种物体安装到一个结构,可以利用许多种类的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装置。
图1示出了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传统装置的构造。参照图1,基础螺栓10固定到构成建筑的顶棚的结构2。基础螺栓10彼此按照预定间隔进行布置。吊架20通过第一螺母12和第二螺母14安装到各个基础螺栓10,其中,第一螺母12和第二螺母14与基础螺栓10进行耦合。每个吊架20在上部形成有孔22,对应的基础螺栓10插入穿过该孔22,并且每个吊架20在下部包括具有开口26的U形容纳部分24。型钢条6(物体4的例子)穿过吊架20的容纳部分24的开口26,从而型钢条6的一部分由吊架20进行支撑。销钉30插入容纳部分24的上部从而通过阻挡开口26防止型钢条6的脱离。
发明内容
在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上述传统装置中,第一螺母12首先与基础螺栓10进行耦合,然后将基础螺栓10插入吊架20的孔22。然后,将第二螺母14与基础螺栓10进行耦合以将吊架20的上部固定夹入第一螺母12与第二螺母14之间。因此,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传统装置具有如下问题:安装过程非常麻烦、耗时以及复杂。另外,为了防止插入吊架20的容纳部分24的销钉30的脱离,应该利用诸如钳子的工具将销钉30的端部进行弯曲,这会使得安装过程更加麻烦和复杂。
此外,由于基础螺栓10和吊架20上所施加的振动,第一螺母12和第二螺母14很容易就从基础螺栓10松动。如果第二螺母14从基础螺栓10松动,则固定到基础螺栓10的吊架20会下降。当型钢条6的两端由两个吊架20支撑时,如果第二螺母松动并且吊架20下降,则型钢条6变得不平衡。在严重的情况下,如果吊架20与基础螺栓10发生分离,则会发生型钢条6掉落的事故。
同时,当从结构2突出的基础螺栓10的长度超过介入顶棚的设计规范时,需切除基础螺栓10的前端部分。此时,在基础螺栓10的切割表面产生毛口(burr),并且该毛口使得第一和第二螺母12和14不能够与基础螺栓10进行耦合。结果,需要利用磨床或锉刀通过磨操作去除该毛口,这会使得安装过程变得麻烦和复杂。另外,当基础螺栓10的螺纹具有斑痕或者发生变形时,第一和第二螺母12和14不能够与基础螺栓10进行耦合,这会使得安装过程出现麻烦。
另外,当将吊架20安装到建筑的顶棚时,工人应该登上梯子、脚手架或升降台,并且利用诸如扳手的工具执行耦合第一和第二螺母12和14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有效工作,工人会携带许多的第一和第二螺母12和14、吊架20和扳手。另外,由于工人用一只手抓握第一和第二螺母12和14或吊架20同时用另一只手抓握扳手以将第一和第二螺母12和14与基础螺栓10耦合,所以高空作业的工人的姿势和动作会明显受到限制。因此,可使用性低下,并且由于工人笨拙的姿势或动作,导致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装置,这种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各种物体安装到从一个结构突出的支撑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装置,这种装置能够通过卡钉的夹持力将吊架安全地固定到支撑构件,从而增加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装置,即使支撑构件具有由于切割所导致的斑痕或毛口,这种装置仍能够将吊架安装到支撑构件,从而增加了可使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物体固定到顶棚的装置,通过这种装置,高空作业的工人能够以安全和最佳的姿势和动作工作,不需要携带额外的、将吊架安装到支撑构件的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权熙,未经金权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11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