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1265.8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7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V·道尔;肯尼斯·D·雷伯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H02G15/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装置 | ||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电缆免受外部环境要素影响,已经在电信业和电力行业 中使用了封闭壳体。可以将这样的封闭壳体作为悬空封闭安装在地面 之上、埋在地下、布置在手孔中、或者安装在杆上。封闭壳体的外周 边可提供机械保护,使电缆免受因环境要素诸如雨水、暴雨、风和雪、 其他水或尘埃颗粒等的影响而可能造成的接合或连接器的损坏。
发明内容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有利地包括凹型壳体,该凹型壳体具有 敞开面并且具有与该壳体的敞开面相邻的几个周边部分。可在凹型壳 体的整个敞开面将弹性体膜安装在凹型壳体的周边部分上。当一根或 多跟电缆被布置在壳体中时,弹性体膜可适于与所述电缆接合,以密 封所述电缆使其与环境条件隔离时。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可有利地包括凹型壳体,该凹型壳体 具有敞开面并且具有与该壳体的敞开面相邻的几个周边部分。可在凹 型壳体的整个敞开面将弹性体膜安装在凹型壳体的周边部分上。一根 或多根电缆可被布置在壳体中。可用弹性体膜将每根电缆的第一部分 基本上包围,以密封所述电缆使其与环境条件隔离。每根电缆的第二 部分可在弹性体膜和凹型壳体的外部延伸。
在操作中,本发明有利地提供在通信产业(诸如电信产业)、公共设 施产业(诸如电力设施产业)、或者涉及电缆分布和/或光或电的传输的 其他产业中对一根或多根电缆和/或接合部件的改善的保护和防水密 封,以使其免于有害环境条件的影响,寻求本发明可有利地提供的关 于密封、可再次进入性、压力条件、空间条件以及重量条件的改善的 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弹性体膜、柔性层和/或可贴合密封剂的使 用,结合凹型壳体的中空性质,有利地提供了对于提供改善的密封的 封闭壳体的解决方案,并且同时提供了具有可再次进入性的封闭壳体, 现有的封闭壳体不能提供如此程度的可再次进入性。
此外,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改善的减轻电缆的机械 应力和张力的方法,所述机械应力和张力来自操作周期中的压力变化。 安装到壳体上的层的相对软的表面可变形以适应压力变化,而不将不 适当的应力施加在壳体的外周边上。安装到壳体上的可变形层的适应 性允许封闭形状的显著改变,而同时保持防水密封。因为与水密封隔 离的体积仅仅稍微大于接合的体积,并且通常显著小于封闭壳体的内 部整个体积,所以与将封闭壳体的整个体积处理为防水相比,由于浸 渍导致的压力变化的影响被有利地最小化。
此外,凹型壳体的中空性质有利地提供了增大的余地或空间以容 纳封闭壳体内的大电缆。此外,凹型壳体的中空性质有利地提供了针 对封闭壳体的轻巧的解决方案,重量的降低可显著地使安装和运输更 加方便以及显著降低与制造封闭壳体相关的成本。
在过去,封闭壳体所表现出的问题在本领域中仍没有得到解决。 以前的封闭壳体及其密封机构随着温度改变而在形状上表现出显著变 化。这样的形状变化导致密封损失以及对于密封功能至关重要的水和 尘埃颗粒屏蔽特性的失败。以前的封闭壳体还表现出不能轻易再进入 的问题,这种问题在电缆需要维修或接合需要维修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与以前的封闭壳体相关的过多的材料和较重的重量使得浪费增加且运 输更加困难。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凹型壳体的等轴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凹型壳体的等轴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壳体上的弹性体膜的等轴视 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壳体上的弹性体膜的等轴视 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含一根或多根电缆的封闭壳体的等 轴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含一根或多根电缆的封闭壳体的等 轴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沿着图3中的线4-4所取的封闭壳体 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含多根电缆的封闭壳体的等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具有敞开面的凹型壳体12。如图1a所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包括例如能够弯曲的单一柔性材料。另外,例如, 如图1b所示,实施例可包括通过铰链连接的几个刚性弧形壁,所述弧 形壁共同形成凹型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1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