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荧光粉的照明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1389.6 | 申请日: | 200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6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川崎卓;川越美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11/64 | 分类号: | C09K11/64;C09K11/08;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使用 照明 器具 | ||
1.一种荧光粉,其特征在于,其为如下所述的粉末,其以 通式Si6-zAlzOzN8-z所示的β型赛隆为母体材料,作为发光中心固 溶有Eu,该粉末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粒径分布是:累积 分数中的10%粒径D10为7~20μm、且90%粒径D90为50~90μm。
2.一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由如 下所述的粉末构成,所述粉末以通式Si6-zAlzOzN8-z所示的β型赛 隆为母体材料,作为发光中心固溶有Eu,该粉末通过激光衍射 散射法测定的粒径分布是:累积分数中的10%粒径D10为7~ 20μm、且90%粒径D90为50~90μm,所述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包 含如下工序:
将起始原料混合而制成原料粉末的工序,所述起始原料包 含:氮化硅粉末;氮化铝粉末、氧化铝粉末或通过加热分解而 产生氧化铝的含铝化合物的任意一个;以及氧化铕粉末或通过 加热分解而产生氧化铕的含铕化合物;以及
在氮气气氛或非氧化气氛下,将上述原料粉末加热,制成β 型赛隆粉末构成的荧光粉的工序,
将前述起始原料填充到密度为1.75g/cm3以上的氮化硼材 质的容器中并进行加热,
在1850~2050℃的温度下,将上述加热保持9小时以上。
3.一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由如 下所述的粉末构成,所述粉末以通式Si6-zAlzOzN8-z所示的β型赛 隆为母体材料,作为发光中心固溶有Eu,该粉末通过激光衍射 散射法测定的粒径分布是:累积分数中的10%粒径D10为7~ 20μm、且90%粒径D90为50~90μm,所述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包 含如下工序:
将起始原料混合而制成原料粉末的工序,所述起始原料包 含:氮化硅粉末;氮化铝粉末、氧化铝粉末或通过加热分解而 产生氧化铝的含铝化合物的任意一个;以及氧化铕粉末或通过 加热分解而产生氧化铕的含铕化合物;以及
在氮气气氛或非氧化气氛下,将上述原料粉末加热,制成β 型赛隆粉末构成的荧光粉的工序,
将前述起始原料填充到密度为1.75g/cm3以上的氮化硼材 质的容器中并进行加热,
至少分2次进行上述加热,并在该多次加热操作之间进行破 碎操作,
在破碎操作前的加热、烧结中,加热时的氮气气氛或非氧 化气氛的温度和保持时间分别为1350~1700℃和1分钟~12小 时,
在前述的破碎操作后的加热、烧结中,加热时的氮气气氛 或非氧化气氛的温度和保持时间分别为1820~2200℃和1小时 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前述起始原料中含有1.5~20质量%β型赛隆。
5.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荧光粉和发光光源,
上述荧光粉是如下所述的粉末,其以通式Si6-zAlzOzN8-z所 示的β型赛隆为母体材料,作为发光中心固溶有Eu,该粉末通 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粒径分布是:累积分数中的10%粒径 D10为7~20μm、且90%粒径D90为50~9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前述发 光光源发射紫外线或可见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13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