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1785.9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6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M·莱科克;J·C·史蒂文斯;L·范埃谢;R·韦格拉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亨茨曼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12 | 分类号: | B29C44/12;B29C37/00;B32B5/18;B32B5/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锴;韦欣华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面板 | ||
本发明涉及复合面板,其包括密度小于100kg/m3的发泡材料层,该发泡 材料层夹在2个纤维增强的材料层之间。
聚异氰脲酸酯在粘合材料的使用是已知和广泛描述的,除了其它材料之 外,提到了玻璃纤维。值得注意的引用文献为WO 2006/008780、JP 58-034832、 JP 58-145431、JP 58-011529、JP 57-131276、US 6509392、EP 304005和 WO 04/111101。
US 5928772中已公开了复合面板,其中在2片纤维增强的塑料之间制得 具有较高密度的刚性泡沫,该塑料片是由至少一层增强纤维和可热固化树脂 如可自由基聚合不饱和树脂制得的。刚性泡沫的密度低于200kg/m3时,泡沫 强度降低,由此,面板材料的挠曲模量、挠曲强度等降低,此外,集中负荷 下泡沫层中产生弯折。
另外US 5662996中公开了复合材料,其为包括弹性体聚氨酯皮、其上 的开孔聚氨酯泡沫层和在所述层之上的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刚性合成载 体的合成装饰部件。
可以增强该载体。
仍另外,US 4871612公开了含有无光泽纤维增强的聚异氰脲酸酯的衬底, 其中在衬底上整体地形成表面层。该表面层可以包括作为外层的非发泡塑 料,和作为织物、弹性泡沫与热塑性树脂片内层或多个内层的发泡塑料。
EP 1346819公开了复合材料,其通过热模塑已在一侧或两侧上提供聚氨 酯树脂的衬底制得。
最后,EP 1199154公开了多层产品。依据EP 1199154,将其为包含插 入两个注入了聚氨酯树脂的玻璃纤维和/或天然纤维层之间的聚氨酯层的夹 层产品的已知产品,随后热模塑以获得期望的元件。为此需要热敏性聚氨酯 树脂。EP 1199154提出了刚性变化的多层产品。该产品包括由在一侧或两侧 上与聚氨酯树脂层偶联、且插入两个玻璃纤维和/或天然纤维层之间的海绵 状、半刚性聚合物层组成的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至少与第二元件偶联。 该海绵状、半刚性聚合物是密度为20~40kg/m3的聚氨酯。所提出的复合材 料具有复杂的层结构。
令人吃惊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复合面板,其具有极轻的重量,以及非常高 的强度和良好防火性能。
由此,本发明关注于复合面板,其包括密度小于100kg/m3、优选为10~ 50kg/m3、更优选为10~35kg/m3且最优选为10~25kg/m3的发泡材料层, 该发泡材料层夹在2个纤维增强的聚异氰脲酸酯材料层之间。该密度小于 100kg/m3的发泡材料层(下文中称作“轻质层”)的厚度优选地大于2个纤维 增强的聚异氰脲酸酯材料层(下文中称作“PIR层”)一起的厚度。它们可以 用作轻质结构面板用于住宅中的隔墙,特别是在注重吸声的情形下,和用作 汽车部件。
可以使一个或多个发泡材料层夹在PIR层之间,该复合材料可以包括夹 在n+1个PIR层之间的n个轻质层。优选地n为1~3,更优选为1~2且更 优选为1。
该发泡材料可以是任意已知材料,如发泡聚苯乙烯、发泡聚乙烯、发泡 聚丙烯和发泡聚氨酯。优选聚氨酯泡沫,如柔性、刚性和半刚性聚氨酯泡沫。
该聚氨酯泡沫可以是亲水性或疏水性的。它们可以是吸声泡沫、粘弹性 泡沫、高回弹性泡沫或保温泡沫。
除了该泡沫的极低密度之外,该面板将具有一些特定性能,取决于所选 泡沫的类型以及高强度和防火性能。
优选泡沫为开孔刚性泡沫,如EP 830419中所公开的那些,和开孔柔性 泡沫,特别是在1000~2000Hz之间的范围内和0.7~1.0吸收之间在吸收曲 线下具有至少30%的面积,且具有大于0.8的最大吸声(依据ASTM E 1050-98 在Kundt管中和20mm的泡沫厚度下测量)的那些,在1000~2000H在之间达 到该最大吸声。依据本发明由这些泡沫制得的复合面板非常适用于其中注重 吸声和/或隔音的应用。
用于制备该纤维增强的聚异氰脲酸酯材料层的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如 亚麻、大麻和剑麻,合成纤维如聚酰胺、聚烯烃、聚芳酰胺、聚酯和碳纤维, 和矿物纤维如玻璃和石棉纤维。可以采用纤维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亨茨曼国际有限公司,未经亨茨曼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17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核芳族化合物的加氢方法
- 下一篇:排气用吸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