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1808.6 | 申请日: | 200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6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森下贵洋;P·W·R·史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41/10 | 分类号: | C10M141/10;C10M16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长青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润滑涡轮的润滑油 组合物和特别是用于润滑蒸汽涡轮和燃气涡轮的联合的润滑油组合 物。
背景技术
使用燃气涡轮和蒸汽涡轮的组合发电的优点在于比使用任一种类 的涡轮发电更有效。下文中该组合将被称为“联合循环”。
润滑联合循环的困难在于必须润滑非常多的不同构件,即轴承(径 向轴承和推力轴承)、齿轮、液压控制系统、挠性联轴节和油轴封。虽 然每个构件本身都可以被润滑,但是使用用于所有构件的含单一共用 润滑剂的单一共用润滑系统是有利的。
共用系统中使用的润滑油组合物必须满足非常多的组合要求以润 滑每个构件。这些要求包括用于燃气涡轮部件的非常苛刻的热和氧化 稳定性要求和严格的泡沫含量,然而蒸汽涡轮部件需要油具有良好的 脱水性能和优良的耐腐蚀性。
高温氧化稳定性表示润滑油组合物在高温下不易形成污泥,粘度 增量较少和总酸值增量较小。期望的特性是在根据General Electric specifications GEK 32568 C和GEK 101941中设定的高温修订方法 进行氧化稳定性测试DIN 51394后,粘度至多增大20%、总酸值至多 增大3.0mg KOH/g和污泥含量小于300mg/100ml,优选小于250ml/g, 更优选小于200ml/g,最优选小于150ml/g。在确定所产生的污泥的 量时,必须从测试中所用的整个装置上仔细移除污泥。通过过滤从油 中分离污泥。
润滑油组合物形成污泥的趋势是其是否适合在润滑联合循环装置 中使用的重要因素。
在联合循环装置中使用的润滑油组合物必须另外具有一定的粘度 指数、倾点、过滤性能和耐磨性能,同时组合物应在多年使用中提供 足够的润滑。
实现这些复杂的润滑剂性质组合使润滑油组合物适用于联合循环 装置中。
然而,除形成污泥外,润滑油组合物例如涡轮油在使用过程中的 降解也可产生漆膜和其它沉积物。这些漆膜和沉积物也可缩短润滑油 组合物例如涡轮油的寿命,从而缩短涡轮的使用间隔或导致昂贵的和 计划外的涡轮停车。
取决于涡轮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涡轮油的典型寿命可为5-10年或 更长时间。因此,除减少污泥之外,另外减少形成漆膜和其它沉积物 也是重要的。
虽然工业标准油性能测试可显示出润滑油组合物形成氧化性污泥 的可能性,但是这些测试不能准确预测在使用中润滑油组合物形成漆 膜的可能性。
在这里公开了用于预测润滑油组合物例如涡轮油漆膜形成的测试 方法,该测试方法是按照源于DIN 51392的Wolf Strip测试的修订版 本。
EP-A-0696636描述了用于在内燃机中使用的润滑油组合物,该润 滑油组合物包含以下物质的组合:(A)润滑基油,(B)一种或多种烷基 二苯胺和/或一种或多种苯基-α-萘胺和(C)二硫代氨基甲酸硫化氧钼 和/或有机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
在EP-A-0696636的实例中,使用了单一的烷基二苯胺或单一的苯 基-α-萘胺。根据其教导,仅在一个实例中存在有机二硫代磷酸硫化 氧钼。然而EP-A-0696636并不涉及减少涡轮中漆膜形成和没有公开或 教导任何用于该目的的润滑油组合物。
GB-B-0990097公开了用于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中使用的润滑油 组合物,该润滑油组合物包含合成基油和脂族硫代磷酸酯或其聚合或 硫化产物的共混物。所述组合物可任选含有一种或多种抗氧化剂。
然而,所述文献没有涉及在联合循环装置中减少漆膜形成的问题, 和没有公开或教导本发明的具体润滑油组合物。
DE-A-1594405描述了用于蒸汽涡轮的润滑油组合物,该润滑油组 合物包含矿物油和(a)含至少12个碳原子的脂族多羧酸、(b)烷基酚、 (c)芳族胺和(d)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
DE-A-1594405描述了芳族胺通常易于形成污泥和具有不令人满意 的光稳定性,但DE-A-1594405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DE-A-1594405中的芳族胺(c)可以是仲位芳族胺例如二苯胺、苯基 -α-或-β-萘胺和烷基取代的类似物例如p,p′-二辛基二苯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1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