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2071.X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6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立木光;平野茂;西田浩;横矢博一;滨口信介;高宫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28/00 | 分类号: | C23C28/00;C25D9/08;C25D11/36;B32B15/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制罐加工用素材使用、加工成饮料用容器或食品用容器等各种金属容器的容器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以日本特愿2006-244560号和日本特愿2007-069271号为基础申请,并引用它们的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饮料用或食品用而使用的金属容器大体分为两片罐和3片罐。例如,在制造以DI(Drawing-Ironing,冲拔拉伸)罐为代表的两片罐时,在进行了冲拔拉伸加工后,对罐内面侧进行涂装,再对罐外面侧进行涂装及印刷。而在制造3片罐时,对相当于罐内面的面进行涂装,并且对相当于罐外面的面进行印刷,然后将罐体部焊接。
这样,在哪个罐种中,制罐前后的涂装工序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涂装工序中,一般使用溶剂类或水类的涂料,在将这些涂料涂敷在罐表面上之后进行烧结。此时,起因于涂料的废溶剂等的废弃物被作为工业废弃物排出,并且废气(主要是碳酸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以保护地球环境为目的,进行了致力于减少这些工业废弃物及废气的努力。在这样的状况之中,在金属容器中,作为代替涂装的技术,层压薄膜的技术受到关注,并迅速发展。
以往,关于两片罐,提出了许多在金属板的表面层压薄膜后制罐的罐的制造方法、以及与其关联的发明。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在金属素材的至少作为容器内面的面上粘附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的素材,在比PET薄膜的结晶化温度低且PET薄膜的玻璃转移温度(tg)±30℃以内的温度进行冲拔拉伸加工,对PET薄膜施加分子取向,由此来实现皮膜粘附性及耐腐蚀性提高的DI罐的制造方法。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薄壁化深罐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将用热塑性树 脂覆盖的金属板加热为该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移点(Tg)以上的温度而拉深加工后,通过加热为热塑性树脂的玻璃转移点(Tg)以上的温度,以1m/分以上的弯曲拉深加工速度再次拉深加工,实现了树脂皮膜的粘附性、耐腐蚀性及耐热性的提高。
另一方面,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下述技术方案,以得到树脂皮膜的粘附性、耐腐蚀性及外观特性良好的DI罐为目的,在由设在罐内面上的热塑性聚酯树脂构成的皮膜层之下,通过铬酸处理、磷酸处理、铬酸/磷酸处理或电解铬酸处理形成作为粘附基底的无机氧化物层,在罐外面上形成由锡、镍及/或铝构成的镀层,使包含在该镀层中的成分的量及减薄率适当化的DI罐。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通过铬水合物形成作为粘附基底的无机氧化物层,使该无机氧化物层中的Cr量及包含在镀层中的成分的量适当化,从而实现加工性提高的DI罐用被覆钢板。
同样,关于3片罐,也对层压了薄膜的容器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等进行了各种提案。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在钢带上镀Sn、Ni及Cr中的至少1种之后,使沿钢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2mm~5mm宽度的非层叠部残留在该钢带的作为罐内面的面上,热粘接对应于罐的高度方向的宽度的热塑性薄膜,以使其沿钢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3片罐用薄膜层叠钢带。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在罐内面上,在钢板上依次形成有粘接层/热塑性树脂薄膜层、或者仅形成热塑性树脂薄膜层,另一方面,在罐外面,在钢板上依次形成粘接剂层/印刷墨层/薄膜层/润滑皮膜层,或者依次形成粘接剂层/薄膜层/印刷墨层/润滑皮膜层的具有多层构造有机皮膜的3片罐。进而,在下述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具有该多层构造有机皮膜的三片罐用的钢板,在下述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这样的三片罐用条纹层压钢板的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1-055055号公报(专利第157178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3-033506号公报(专利第1670957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2635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2-025784号公报(专利第1601937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3-236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5-112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5-111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5-147181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20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