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金属钛酸盐及它们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3714.2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5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P·张;S·玛尼;M·R·威克瑟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T/J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48;C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蓉民;路小龙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金属 钛酸盐 它们 合成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1]本申请要求2006年6月5日提交的,题为“碱金属钛酸盐 及它们的合成方法(Alkali Metal Titanat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Synthesi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0/810,942的优先权;和2006 年8月17日提交的,题为“掺杂的钛酸锂材料及其制造方法(Doped Lithium Titanate Material and Methods for Its Manufacture)”的美国临时 专利申请序列号60/822,675的优先权,它们都在此被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碱金属钛酸盐,并且更特别地,涉及钛 酸锂。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掺杂的钛酸锂并涉及制造钛酸锂材料的 方法,当被掺入锂电池时,所述材料显示出出众的电化学性质。
背景技术
[0003]碱金属钛酸盐具有这样的电化学性质——其使它们成为用 于多种设备的理想的电极材料。钛酸锂(Li4Ti5O12)已经被发现具有作 为用于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特定用途。它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材料,并 在锂电池中显示出高性能的特征;因此,它被预期具有用作电极材料 的重要用途,所述材料用于高性能、大功率电池,例如在混合电动汽 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和其它大功率应用中使用的那些。
[0004]大功率、高性能电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额定容量(率容量, rate capacity)。即电池能够吸取和输送电荷的速率。这个参数在电动 车和其它大功率应用中遇到的高充电/放电率的情况下特别重要。
[0005]第一循环可逆性是可充电锂电池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参 数。当新制造的锂电池被初始循环时,该参数测量存储容量的下降。 制造商通过在电池内构建额外的容量补偿这一初始损失。然而,这种 方法增大了电池的尺寸和成本,并且工业上总是寻求限定大小的第一 循环可逆性。
[0006]多种钛酸锂材料是商业可获得的,并且被用在锂电池的生 产中。然而,迄今为止商业可获得的材料生产具有约80%第一循环可 逆性的锂电池,这表现了显著的低效率。而且,存在提高现有技术电 池的额定容量,使它们适合用于大功率应用的需求。明显地,存在改 善钛酸锂电极材料的需求。
发明概述
[0007]所公开的是掺杂的钛酸锂材料。在特定的情况下,掺杂剂 可包括过渡金属,并且这些金属可以是V、Zr、Nb、Mo、Mn、Fe、 Cu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剂可能以高达20原子百分比(atomic percent)的量存在,并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在0.1-5原子百分比的范围 内。在特定的情况下,掺杂剂包括Zr。
[0008]进一步公开的是用于制备碱金属钛酸盐,例如掺杂的和/或 未掺杂的钛酸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诸如碳酸锂的碱金属化合物 与钛化合物,例如二氧化钛或一些其它钛氧化物,包括低氧化物的混 合物。该混合物通过球磨研磨、立式球磨研磨(attritor milling)等被冲 击研磨(impact milled),并且产生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下被加热一 段时间,以足以引起形成碱金属钛酸盐的反应。掺杂剂材料或掺杂剂 前体可在研磨步骤之前或之后被加入到该混合物。
[0009]进一步公开的是包含依据前述碱金属钛酸盐的电极,以及 电池,其中这些电极包括阳极。
附图简述
[0010]图1是显示合成碱金属钛酸盐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1]图2是时间对温度图,其显示了程序升温反应时间表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action schedule),其可被用于制备钛酸盐 材料;
[0012]图3是另一个时间对温度图,显示了可被用于制备钛酸盐 材料的另一程序升温反应;
[0013]图4是显示掺入钛酸锂阳极的电池的容量保持的图;
[0014]图5是显示图4电池的循环寿命的图;和
[0015]图6是显示现有技术的电池和掺入本发明钛酸锂材料的电 池的第一循环容量损失的图。
发明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J技术公司,未经T/J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3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车体振动发电装置
- 下一篇:显示设备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