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3862.4 | 申请日: | 200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9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R·谢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LNS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3/02 | 分类号: | B23B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茅翊忞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顺序 装入 加工 中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业已公知在自动车床上以棒材生产工件,并且从这些棒材的纵向部分顺序进行机加工操作。
上述这类加载装置在本领域中称之为棒料进料装置,其用作供给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自动车削机床。
部分可接受棒料的机加工中心一般为称之为转轴的管状旋转件。
棒料顺序加载的装置包含尽可能确保不同操作的功能性装置,具体地说这些操作为:-
-棒料支撑及引导相结合的操作,具体地说,在棒料旋转的过程中,以及在该棒料沿导轴平移中位移期间,尤其是与部分所述棒料必须通过的机加工中心大致上同轴时,以便将棒料送给该机床中的工具系统;
-许多棒料的贮存操作;
-棒料的选择及取拿操作;
-已选择的棒料在平移中以一种方式位移操作,为的是选择性的达到以下目的:
·该棒料以这样一种方式位移,以致使其处于称之准备加载的位置中;
·顺序地推进棒料,具体地说,从所述准备加载的位置使棒料通过机加工中心直到完成预定的工件数量;
·将在机加工中心尚未加工的一段棒料从机加工中心中取出;
·将通常称为废料的未加工棒料段平移至最后的位置,诸如该段棒料的卸料工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最好但不限于构成棒料的顺序加载装置,其中所述的棒料非常柔软,并因此当这些棒料不能扎成一捆时就难以操控。
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使待操作的棒料分开,而且操作可靠,同时也考虑到每一棒料的柔软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具有大量棒料储量的装置,以确保可以进料的机加工中心长久地独立地操作。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同一时间进行装置的加载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所附的示意图并通过非限定的实施例作出叙述,基于此本发明的其它效果将更为明显,其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装置及与其连接的机加工中心的侧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装置的纵向局部剖视图;
图3所示为装置透视图,其中一部件(第一机体)已被卸下;
图4所示为装置的部分侧视图;以及
图5和图6所示为图4中两部分细节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图中所示为棒材顺序加载装置1,其中所述棒材称为棒料2,也就是在机加工中心4中的这些棒料2。
以下,将棒料2的顺序加载装置1简单地称为装置1。
以非限定的方式,可以看到装置1允许棒料2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4的部件3中。
例如,所述的部件3为转轴。
棒料2的机加工中心4更为简单地称为机加工中心4,所述的机加工中心4仅仅作象征性地表示而不作详细的描述。
可以看到,装置1包括机架5,如同机加工中心4那样,其建立在支座上,具体地说,大致水平的支座上,诸如地面上(图1中以线条表示)。
装置1的机架5最好借助于可调整高度的底架6搁置在地面上,其目的在于相对于机加工中心4,特别是相对于该机加工中心4的转轴3调整该装置的高度。
该装置1以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式配备有:
-第一装置700,其中:
·一方面,所述的装置由第一长形机体7构成,所述机体的体积大致上由称之为第一表面70的圆周表面确定,并且该机体包括多个第一纵向空腔71,它们能够各自容纳棒料2以及各自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70中形成的第一开口72;
·另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绕纵向排列尤其以承载棒料2排列的第一轴73分级旋转,以致将所述第一空腔71顺次送往至少一第一工位8;
-第二装置900,其中:
·一方面,所述的装置由第二长形机体9构成,所述机体的体积大致上由称之为第二表面90的圆周表面确定,并且该机体包括至少一第二纵向空腔91,它们能够容纳棒料2且包括在所述第二表面90中形成的第二开口92;
·另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绕纵向排列的第二轴93分级旋转,并且能够在至少两个转角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即第一转角位置901和第二转角位置902,在第一转角位置中第二空腔91与设置在第一工位8上的第一空腔71相对,而在第二转角位置中第二空腔91在径向上以这样的方式封闭,即保持的棒料2以旋转引导以及沿其纵轴200平移引导。
在这些附图中,第一表面70以虚线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NS股份有限公司,未经LNS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3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