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盘驱动器和光电探测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4095.9 | 申请日: | 200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9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J·L·巴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005 | 分类号: | G11B7/005;G11B7/09;G11B7/1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静岚;谭祐祥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盘驱动器 光电 探测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驱动器领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光盘驱动器的光电 探测器电路。
背景技术
Toru等人的专利(EP1528543)公开了一种包括光电探测器电路的 光盘装置,其中在光学记录载体上记录数据的同时采样从光电探测器电 路输出的主光点和侧光点输出信号。一般而言,该采样需要对采样的信 号进行高速处理。这增加了该光电探测器电路的功耗。
存在一种减少光电探测器电路中的功耗的方法是有利的。存在一种 消耗更少功率的光电探测器电路也是有利的。存在一种消耗更少功率的 光盘驱动器也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本文中描述了一种在以多个数据记录速度将数据记录在光学记录 载体上时减少可变增益光电探测器电路的功耗的方法。该可变增益光电 探测器电路具有输出主光点信号和至少一个侧光点信号的输出端。通过 将光束分成主光束和至少一个侧光束并且在光学记录载体上将主光束 聚焦为主光点以及将侧光束聚焦为至少一个侧光点来形成所述主光点 和侧光点。该方法利用具有第一截止频率的第一平均电路处理所述主光 点信号。利用具有第二截止频率的第二平均电路处理所述侧光点信号。 所述第二截止频率低于所述第一截止频率。
本文中描述了一种可变增益光电探测器电路。它具有输出主光点信 号和侧光点信号的输出端。通过在以多个数据记录速度将数据记录在光 学记录载体上时将光束分成主光束和至少一个侧光束,并且在光学记录 载体上将主光束聚焦成主光点以及将侧光束聚焦成至少一个侧光点来 形成所述主光点和所述侧光点。它包括被设置为利用第一截止频率处理 主光点信号的第一平均电路。它包括被设置为利用第二截止频率处理侧 光点信号的第二平均电路。所述第二截止频率低于所述第一截止频率。
在本文所描述的光盘驱动器中,光学系统扫描光学记录载体的轨 道。该光学系统具有:生成光束的光生成器;用于将光束分成主光束和 至少一个侧光束的透镜系统;以及用于在光学记录载体上将主光束聚焦 成主光点以及将侧光束聚焦成至少一个侧光点的聚焦单元。该光盘驱动 器包括如前面段落中所描述的可变增益光电探测器电路。
附图说明
仅通过举例的方式,并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进一步阐明这些 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 部件,并且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光盘驱动器,
图2是表示可变增益光电探测器电路的实例的框图,以及
图3A-3C是在微分推挽法中主光点与侧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 意图。
图1示意性示出光盘驱动器1(例如蓝光驱动器)的一个实例,其 适于将信息写入光学记录载体2(典型地为蓝光盘)。为了使光学记录 载体2旋转,该光盘驱动器1具有电机4。该电机通常被固定到限定了 旋转轴5的框架上。为了接收和保持该光学记录载体2,该光盘驱动器 1可以包括转盘或夹紧毂6,在主轴电机4的情况下其安装在电机4的 主轴7上。该光盘驱动器1一般用于在光学记录载体2上记录数据/从光 学记录载体2读取数据。
光学记录载体2可以是可记录的(R)或可读写的(RW)类型,其 中可以存储或者记录信息,例如CD-R、CD-RW、DVD+RW、DVD-RW、 DVD+R、BD-RE。
该光盘驱动器1具有光学系统30,其用于利用光束扫描光学记录载 体2的轨道。更特别的是,该光学系统30具有光生成器31(例如激光 二极管),其被设置以生成光束32a。该光束32a穿过分束器33和物镜 34。该物镜34将光束32b聚焦到光学记录载体2上。光束32b从光学 记录载体2反射(反射光束32c)并且穿过物镜34和分束器33(光束 32d)以到达光学探测器35。
为了实现并保持光束32b正确地聚焦在(光学记录载体2上)所期 望的位置,安装物镜34使其可以轴向移动。而且,光盘驱动器1的致 动器系统40包括以下部件:
1.径向致动器41,其用于控制物镜34的径向位置;
2.聚焦致动器42,其用于使物镜34相对于光学记录载体2的记 录基准面轴向移动;和
3.倾斜致动器43,其用于使物镜34相对于光学记录载体2枢轴 转动。
还要注意,该径向致动器41、聚焦致动器42和倾斜致动器43可以 实现为一个集成的3D致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4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