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擦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4964.8 | 申请日: | 200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4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和彦;宫崎充;志气一显;长岛和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令司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8 | 分类号: | F16F7/08;E04H9/02;F16C33/12;F16C33/24;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擦阻尼器,尤其涉及由于地震等对建筑结构体的结构部件作用有拉伸、压缩的交变力时,安装在相对位移的一对结构部件之间、吸收其能量的摩擦阻尼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迅速使由于地震等在结构体上产生的振动衰减的阻尼器,现有利用钢杆或铅的塑性变形的阻尼器,利用粘性体的粘性剪切的阻尼器,利用摩擦的阻尼器。
对于利用钢杆的阻尼器来说,在由于地震等而使该钢杆产生大的变形从而发生塑性变形时,每次都需要对钢杆的更换进行研究,在进行更换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作用于钢杆的残留应力的去除方法。
另一方面,利用铅的阻尼器有可能污染环境,在利用粘性体的情况下,不仅粘性体的充填作业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设置能够确实防止泄露的密封件。
另外,利用摩擦力的阻尼器与上述阻尼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这样的优点,已知如下所述的利用摩擦力的阻尼器。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减震阻尼器,具备:具有连接于建筑物的一方的部件的连接部的筒体;具有连接于建筑物的另一方的部件的连接部的杆;通过粘弹性部件设于该杆的保持筒;通过给予一定的加载力的弹性件(发条)设于该保持筒的外周的、由该弹性件向外周方向加载的滑动部件,在该滑动部件的外周具有与筒体内周滑动接触的摩擦部件。
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结构部件用能量吸收装置,其由通过在轴方向上能够相互滑动的内框和外框构成的收纳箱;固定于内框或外框的 一方的内侧的模具;和固定于内框或外框的另一方、贯穿模具的孔而在收纳箱内的轴方向上的延伸的嵌入棒构成,模具的孔径被设定成比嵌入棒的外径小,嵌入棒是通过上述模具且预先进行加工硬化的钢杆,当对结构部件作用有一定以上的过度牵引力、过度压缩力的交变负荷时,嵌入棒的通过上述模具的部分发生变形同时供吸收能量。
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摩擦阻尼器,其具有:基体;固定于基体的长尺寸部件并具有贯通孔的支承体;通过支承体的贯通孔并伸长且相对于支承体在轴方向上能够移动的杆;在支承体的贯通孔中具有中介于支承体和杆的主体部之间的圆筒部并且相对于杆的相对于基体的在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被固定成不动的摩擦部件;和将摩擦部件的圆筒部以紧固于杆的主体部的方式设于支承体的紧固机构。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一种滑动摩擦阻尼器,具有:具备由自润滑性橡胶构成的橡胶弹性体部通过硫化成形被粘接固定的内筒部和在其两端安装的腕部,橡胶弹性体部被粘接并压入外筒部内的内筒零件;具有作为低摩擦部件的不锈钢制的筒状的外筒部和被固定于其外周面并在径向上突出的支持棒的外筒零件;和对内外筒零件间进行弹性连接的筒状的橡胶弹性体部。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156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3290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78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563号公报
如上所述,存在各种利用摩擦力的阻尼器,专利文献1记载的减震阻尼器,是通过在筒体的内周面和由弹簧加载的摩擦部件外周面产生的摩擦阻力使振动能量衰减的阻尼器,但是,加载机构自身复杂,另外,为了得到较大的摩擦阻力需要较大的加载力,存在弹簧过大这一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部件用能量吸收装置,使预先加工硬化的嵌入棒通过比嵌入棒的直径小的模具的孔,此时,通过在嵌入棒的通过的部分处发生的变形来吸收能量,但嵌入棒自身需要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而且,在使用方面由于需要注意到开始运动时的阻力和滑动后的阻力之间的差变大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根据需要预先在模具的内周面或/及嵌入棒的外周面上涂布油脂、润滑油或固体润滑剂。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记载的摩擦阻尼器是本申请人提出的阻尼器,是填充网状体的基材的网孔,并通过在该基材的一方的面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滑动层和杆的摩擦来吸收能量的阻尼器,通过紧固机构,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摩擦阻力,而且,该阻尼器是开始运动时的阻力和滑动后的阻力的差较少的稳定性高的摩擦阻尼器。
但是,为了得到更大的阻力,在填充网状体的基材的网孔的同时,若对由在该基材的一方的面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滑动层构成的滑动部件,通过紧固机构施加较大的压力的话,则由于该滑动部件是由网状体的基材构成的而产生变形,存在不能够施加所希望的压力这一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令司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翁令司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4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