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斗式后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5530.X | 申请日: | 200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4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G·赫瓦克;J·R·维拉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诺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15 | 分类号: | B60N2/015;B60N2/42;B60R2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 静;秘凤华 |
地址: | 法国布洛***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斗式后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后座椅。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后座椅常常以形成可动组件的座椅的形式而生产,该可动组件包括坐部和铰接于坐部的靠背,所述组件由合适的装置装配于机动车辆的浅盘形地板,通常是借助于使得座椅能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滑动的框架。所述座椅可用于单个的乘客或多个乘客(因此形成长条座椅)。
固定的座椅也是公知的,其中坐部基本直接形成于浅盘形地板上—如文献US 6 065 795中所述,或形成于中间壳体上—如文献EP 1 302 360中所述。在此情况下,例如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壳体大致遵从类似成形的浅盘形地板的轮廓以便作为坐部凸起,并特别包括抗下沉的隆起。在由此形成的坐部结构上设有垫,且固定的靠背也由车体元件支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易于适应不同类型的浅盘形地板的改进型后座椅,并改进座椅的安全性和坚固性而不增加其总重量。
本发明借助于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座椅来实现其目的,该后座椅包括刚性壳体,该刚性壳体由第一材料制成且成形以构成坐部凹部,该坐部凹部在前部由第一抗下沉隆起界定,在后部由将被车辆的结构部分支承的第二凸起界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于刚性加强件,该刚性加强件由比第一材料强度更大的第二材料制成、固定于第二凸起和所述结构部分之间且保持用于至少一个座椅安全部件的固定装置。术语“座椅安全部件”在此理解为必须严格固定的部件:它主要涉及安全带紧固件,还涉及座椅靠背的铰接。壳体和/或加强件连接于其上的结构部分优选为车辆的浅盘形地板和/或诸如保持行李的横向构件的结构性部件。
根据不同的实施例,本发明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
-所述壳体在前部包括竖直板,用于固定到车辆的竖直的结构部分;
-所述壳体包括在坐部凹部的侧部区内的较高部分,这些部分可形成装饰性的支承板;
-所述刚性加强件为成角度的框架的形式;
-所述壳体覆盖并隐藏加强件以及座椅靠背铰接装置;
-所述靠背具有覆盖有泡沫的金属框架;
-所述框架包括框,该框的侧支柱连接于靠背铰接装置;
-制成所述壳体的第一材料可选地由可热成形的热塑塑料加强;
-制成加强件的第二材料是高强度金属,特别是钢。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阅读以下的描述可显见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和图2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椅从上方看的前部、从下方看的后部的四分之三透视图;
图3详细示出图1和图2的座椅中使用的加强件;
图4详细示出图1和图2的座椅中使用的靠背;
图5A和图5B示出图1的座椅的纵向和横向剖视图;及
图6和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椅的壳体从上方看的前部、从下方看的后部的四分之三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用于两个乘客的后座椅1示出,但本发明也适用于用于任何数量的乘客的座椅。
座椅1主要包括壳体(构架)20、两个加强件40和座椅部件—即两个坐部垫50和两个铰接式靠背60。
壳体20具有大致水平部分21,该水平部分的前部由垂直下垂的面板22扩展。用于坐部的两个大致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凹部23形成于该水平部分21中。这些凹部23通过抗下沉隆起24连接于前面板22,且它们朝后向上升起以形成支承凸起25;抗下沉隆起24和后部凸起25低于水平部分21的平均上平面(中间上平面)。此外,每个凹部23的两个侧部区升起到与大致水平部分21相同的高度,从而形成中央支承件26和板侧支承件27。这些区可形成横跨车辆宽度的存储空间区。可在壳体2的下表面上设置加强翅片28以增加该壳体的刚度,特别是在面板22后面的抗下沉隆起的高度处。
壳体2是热塑模压板且具有多个用于固定或装备座椅的模制孔和通道。因此,壳体2可包括在凹部23每侧的用于安全带的通道30,在例如面板22底部的用于固定到车辆的浅盘形地板3的大致垂直部分的固定孔31。凹部23背部的凸起25是平的且由两个倒圆的垂直侧壁29限定,在所述侧壁中形成有两个开口32、33,以用于固定加强件40和靠背60。侧壁29分别在中央部分35和侧部36处形成大致为柱形横向表面的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诺股份公司,未经雷诺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55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