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键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6765.0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0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胁坂雅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箭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H01H11/00;H01H3/12;H01H13/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移动电话或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便携用电子设备的按钮开关(还称为键片)中使用的 键顶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实现了薄型化的键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从以往开始,移动电话或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等便携用电子设备具备 作为操作部的按钮开关。例如,通常的移动电话的按钮开关形成为在硅酮 橡胶等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键座上以规定的配置接合了多个键顶的结构。
近年来,对便携用电子设备正在要求进一步的紧凑化,从而为了有助 于其,提出了对构成按钮开关的键顶进行小型化或薄型化的技术。例如, 在特开2006—108003号(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具备具有向上方突出而 形成的键顶部的基材薄膜和在键顶部的内侧形成的键顶主体(芯材部), 并将键顶主体的底面形成于基材薄膜的底面的上方侧的键顶(按钮开关用 罩部件)。
在这样的以往的键顶中,通过将键顶主体的底面形成于基材薄膜的底 面的上方侧,将在该键顶主体的底面上设置的突起部(用于使接点接触的 按键)的位置向上方侧转移。由此,使基材薄膜和电路基板的间隔变得更 窄,从而实现便携用电子设备的薄型化。
另外,随着键顶的小型化、薄型化的推进,通过以往的网板印刷或填 塞印刷(pad print),难以向小面积的键顶主体(或覆盖其的树脂薄膜)实 施使用了多彩的颜色、文字、数字、符号、图案等高级别的装饰。为了解 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在特开2002—197932号(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 在键顶主体和透过性树脂薄膜之间形成了使用彩色打印机用多色微小点 来描绘的图形印刷层的键顶(片状键顶)。
在这样的以往的键顶中,能够利用基于微小印刷的全彩印刷,将多彩 的颜色、文字、图形、图案等一并印刷于小面积部分,因此,能够将在以 往的网板印刷或填塞印刷中难以进行的深浅或色彩清晰地显示。
进而,这些以往的键顶均通过将熔融的树脂材料喷射填充于模具,将 芯材部或键顶主体与基材薄膜或透明树脂薄膜一体地成形的注塑成形来 制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80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97932号公报
然而,在移动电话用键顶中,通常需要由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等树脂材料构成的键顶主体具备充分的耐热性、耐寒性、耐湿性及 耐冲击性等各种特性,在上述以往的键顶中,在足够具有这些特性的同时, 对于薄型化键顶主体方面存在一定的极限。
即,上述以往的键顶均形成为用膜厚100~125μm左右的聚碳酸酯、 聚酯或聚酰胺制的合成树脂薄膜被覆了聚碳酸酯制的键顶主体的表面的 结构,合成树脂薄膜存在如下问题,即:除了增大薄型化了的键顶主体的 壁厚之外,丝毫不加强键顶主体,在单纯地薄型化键顶主体的情况下,相 应地导致键顶主体的强度降低。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键顶中,即使局限于利用所谓网板印刷、填塞印 刷或基于彩色打印机的微小印刷的图形机构进行的装饰,而使用任意印刷 方法进行装饰的情况下,也存在以下问题,即:在键顶主体的极小的面积 的范围内,只是图形等精细度少有不同,就欠缺装饰的新颖性。尤其,即 使基于彩色打印机的微小印刷,也不能进行能够改变至键顶主体的质感的 新颖装饰。
进而,在作为上述以往的键顶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形中,存在以下问 题,即:成形时的熔融树脂的填充不良、焊缝的产生引起的破裂或外观不 良等,导致难以制造薄型化的键顶主体。除此之外,在短时间内进行产品 型号改变的移动电话等便携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频繁制作使 用于注塑成形的高精度的模具,还存在模具的制作所花费的成本增加的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加强键顶主 体,能够实现其薄型化,其结果,能够实现制造的容易化及低成本化,同 时还能够实现设计性的提高的键顶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键顶的一个方式是一种键顶,其使用于 便携用电子设备的按钮开关,其中,在树脂制的键顶主体的表面、背面或 内部的至少任一部位以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认的状态设置有加强纤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箭株式会社,未经三箭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6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液晶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