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晶形成能力高的合金和使用该合金的合金镀层金属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6964.1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德田公平;能势幸一;佐藤有一;仲泽真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45/00 | 分类号: | C22C45/00;C22C45/08;C23C2/04;C23C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形 能力 合金 使用 镀层 金属材料 | ||
1.一种合金镀层钢板,是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非晶形成能力高的 合金作为镀层的钢板,其特征在于,
(x)上述非晶形成能力高的合金,是从原子半径不到0.145nm的元素 群A、原子半径为0.145nm以上且不到0.17nm的元素群B和原子半径为 0.17nm以上的元素群C的每个元素群中选择至少一种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属于元素群A的元素的含有量的合计为20~85原子%,属于元素群B 的元素的含有量的合计为10~79.7原子%,属于元素群C的元素的含有量的 合计为0.3~15原子%,
在元素群A、元素群B和元素群C之中含有量最多的元素分别设为元素 a、元素b和元素c时,元素群A中的元素a的比例为70原子%以上,元素群B 中的元素b的比例为70原子%以上,元素群C中的元素c的比例为70原子% 以上,并且,
(y)从元素a、元素b和元素c中选择的所有的两元素间的液体生成焓 为负,
(z)在上述镀层中,以体积分率计,5%以上为非晶相。
2.一种合金镀层钢板,是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非晶形成能力高的 合金作为镀层的钢板,其特征在于,
(x)上述非晶形成能力高的合金,是从原子半径不到0.145nm的元素 群A、原子半径为0.145nm以上且不到0.17nm的元素群B和原子半径为 0.17nm以上的元素群C的每个元素群中选择至少一种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属于元素群A的元素的含有量的合计为20~85原子%,属于元素群B 的元素的含有量的合计为10~79.7原子%,属于元素群C的元素的含有量的 合计为0.3~15原子%,
在元素群A、元素群B和元素群C之中含有量最多的元素分别设为元素 a、元素b和元素c时,元素群A中的元素a的比例为70原子%以上,元素群B 中的元素b的比例为70原子%以上,元素群C中的元素c的比例为70原子% 以上,并且,
(y)从元素a、元素b和元素c中选择的所有的两元素间的液体生成焓 为负,
(z)在上述镀层中,以体积分率计,50%以上为非晶相。
3.一种合金镀层钢板,是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非晶形成能力高的 合金作为镀层的钢板,其特征在于,
(x)上述非晶形成能力高的合金,是从原子半径不到0.145nm的元素 群A、原子半径为0.145nm以上且不到0.17nm的元素群B和原子半径为 0.17nm以上的元素群C的每个元素群中选择至少一种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属于元素群A的元素的含有量的合计为20~85原子%,属于元素群B 的元素的含有量的合计为10~79.7原子%,属于元素群C的元素的含有量的 合计为0.3~15原子%,
在元素群A、元素群B和元素群C之中含有量最多的元素分别设为元素 a、元素b和元素c时,元素群A中的元素a的比例为70原子%以上,元素群B 中的元素b的比例为70原子%以上,元素群C中的元素c的比例为70原子% 以上,并且,
(y)从元素a、元素b和元素c中选择的所有的两元素间的液体生成焓 为负,
(z)上述镀层的表面层由非晶相的单相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合金镀层钢板,其特征在于,含 有超过30原子%且在85原子%以下的Zn或Al作为元素a、10原子%以上且 不到69.7原子%的Mg作为元素b、0.3~2.5原子%的Ca作为元素c,各元素 的含有量的合计为100原子%。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合金镀层钢板,其特征在于,所 述元素a为Z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金镀层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元素a为 Zn。
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合金镀层钢板,其特征在于,上 述元素a为Zn或Al,元素b为Mg,元素c为C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69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