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动人行道的驱动机械中的装置、活动人行道扶栏的扶栏带的驱动带的更换方法、以及活动人行道的扶栏的扶栏带的支承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7840.5 | 申请日: | 200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5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埃斯科·奥兰科;乔马·穆斯塔拉蒂;马克·奥森多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力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23/04 | 分类号: | B66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人行道 驱动 机械 中的 装置 扶栏 更换 方法 以及 支承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人行道或类似设备的驱动机械中的装置;一种用于更换装设在活动人行道或类似设备中的扶栏的扶栏带的驱动带的方法;以及一种活动人行道或类似设备的扶栏的扶栏带的支承构件。
背景技术
活动人行道、活动坡道和活动通道一般包括至少一部扶栏,围绕此扶栏扶栏带配装成环圈,乘客可用其支承自身,而且通常与台阶、坡道与通道的实际踏板以基本同一速度运动。扶栏的扶栏带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是例如与踏板利用相同的驱动机械来运动的。驱动机械一般设置在系统的端部处。扶栏的扶栏带包括至少支承段,该支承段在轨道的顶上行走,乘客可以用手臂倚扶其上;返回段,该返回段不在基本与轨道下沿相同的平面上转离视野;以及位于所述支承段与所述返回段之间的出于轨道两端处的弧形的弯转段。在轨道的端部处,当带的弯转段绕过配置在端部处的弯转导向装置时,扶栏带改变行走方向,此导向装置在现有技术中的做法是比如它由许多支承辊组成,这些支承辊彼此间隔适当距离以曲线形式布置。由上述各支承辊构成的一种解决方案被披露在美国专利号5,634,546之中。
美国专利号5,117,960提出了一种比如上述活动人行道类型的活动人行道的扶栏的扶栏带的牵引机构。在此公开中,在所述扶栏带的返回段上有牵引机构,其包括彼此压向扶栏带的两条带,两条带均形成封闭环圈。两条带用多个弹簧加载的辊压靠扶栏带,这些滚轮位于所述带的封闭环圈内。扶栏带的牵引带压靠于扶栏带的内表面,而用作支承的带压靠于扶栏带的外表面,即压靠于乘客可以看到的表面。这一解决方案的问题是,由于存在大量辊,结构昂贵而又复杂,而且还需要许多维修作业。另一问题是,压在扶栏带外表面上的支承带磨损乘客可以看到的扶栏带外表面,从而缩短扶栏带的使用寿命。
美国专利号6,450,317提出活动人行道的扶栏的扶栏带的另一种牵引机构,其中各台板和扶栏的扶栏带二者都用同一机械驱动移动。扶栏带的外表面,亦即乘客可以看到的表面,与由驱动电机使之转动的驱动带摩擦接触。将扶栏带向内压向驱动带的多个压力辊进一步确保这种接触。此种解决方案的问题也在于,因为存在许多压力辊和导向辊,这种结构昂贵而又复杂,而且还需要许多维修作业。另外另一个问题在于,压在扶栏带外表面上的驱动带磨损乘客可以看到的扶栏带外表面,从而缩短扶栏带的使用寿命。申请人自己还可以断言,扶栏带的材料正是因此而必须非常耐磨,然而这就提高了价格。
国际专利申请号WO 2005/075332页提出一种移动扶栏带的解决方案。在此情况下,一条由驱动机械使之转动的带围绕各支承辊配装成环圈。该带被配装成以使它接触所述扶栏带的内表面,并因此扶栏带在此带围绕所述各支承辊转动的同时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消除前述各种缺点并获得活动人行道或类似设备的驱动机械中一种简单而又便宜的装置,在此驱动机械中,扶栏的扶栏带的驱动带不像早先各种解决方案中那么迅速地磨损。另一目的是获得一种简单、易行和便宜的方法,用于更换装设在活动人行道或类似设备中的扶栏的扶栏带的驱动带。另一目的是获得活动人行道或类似设备的扶栏的扶栏带的支承构件,此构件简单、节省空间、易于维修,而且此驱动带易于更换或安装。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活动人行道或自动扶梯的驱动机械中的装置,除了驱动机械之外,所述活动人行道或自动扶梯还包括至少一个带有扶栏带的扶栏,而所述驱动机械至少包括驱动电机、扶栏带的支承构件和将驱动电机的转动连接到支承构件的驱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是大直径的支承转轮,配装用来供驱动带使用,以及驱动带配装于支承转轮的边缘。
优选地,支承转轮的半径基本上与作为在支承转轮部位处的、扶栏带的环圈的接触表面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或者比作为在支承转轮部位处的、扶栏带的环圈的接触表面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小,小的程度最多是驱动带的厚度。
优选地,驱动带配装于支承转轮的边缘,使得驱动带的外表面与扶栏带的内表面摩擦接触。
优选地,支承转轮的外缘与扶栏带的内表面摩擦接触。
优选地,支承转轮包括联接构件,结合驱动带的安装就位,该支承转轮的驱动带装设成与联接构件连接。
优选地,联接构件是从支承转轮的边缘向内延伸的装设槽沟,驱动带结合驱动带的安装就位配装于所述装设槽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力股份公司,未经通力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7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微裂纹的多孔陶瓷蜂窝体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维修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