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式动力传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7996.3 | 申请日: | 200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5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典行;圷重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9/00 | 分类号: | F16H49/00;F16H48/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磁力在多个部件间传递动力的磁式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这种磁式动力传递装置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该磁式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多个磁齿轮和装置主体。各磁齿轮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圆盘状的磁性盘;利于粘结剂安装到该磁性盘表面的圆环状的磁齿环;以及被压入磁性盘的中央部的旋转轴,该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装置主体上。磁齿环的结构是在平面上圆环状地并排组合了由永久磁铁构成的多个磁齿,将这些磁齿配置为邻接的各两个磁齿的极性互不相同。另外,各磁齿具有如渐开线那样的放射曲线状的形状。
在该磁式动力传递装置中,一对磁齿在轮磁齿环侧的面相互对置,并在磁齿环间具有规定间隙,在此状态下,两者的磁齿环表面的一部分被配置为相互重叠,并在该重叠的部位之间作用磁力,由此在一对磁齿轮之间传递转矩。因为如上地利用磁力来传递转矩,所以与通过机械的接触来传递转矩的情况相比,不需要润滑构造,从而具有无需担心在接触部分的间隙及产生粉尘等优点。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14162号公报
根据上述现有的磁式动力传递装置,利用作用于磁齿环彼此重叠的部位的磁力来在一对磁齿轮间传递转矩,所以给予转矩传递的部分占磁齿环表面总面积的比例小,而无法高效地确保磁路面积,因此存在转矩的传递效率低、传递转矩容量小这样的问题。除此之外,磁齿具有在制作上费时的复杂形状,所以相应的制造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式动力传 递装置,其既能维持经由磁力进行动力传递的情况的优点,又能使动力的传递效率和传递能力提高,还可以削减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磁式动力传递装置1,1B~1H的特征是构成为具有:第1可动部件(外侧转子11,内侧转子12,左右外侧转子21,左右内侧转子22,小径转子31,大径转子32,左转子41,右转子42,外侧滑块51,内侧滑块52),其沿着规定方向自由移动,并具有第1磁极列,该第1磁极列由以相互近似等间隔地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1磁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以下,在该项中相同)永久磁铁11c,12c,21c,22c,31c,32c,41c,42c,51c,52c)构成,且邻接的各两个第1磁极呈不同的极性;第2可动部件(外侧转子11,内侧转子12,左右外侧转子21,左右内侧转子22,小径转子31,大径转子32,左转子41,右转子42,外侧滑块51,内侧滑块52),其沿着规定方向相对第1可动部件自由的移动,并具有第2磁极列,该第2磁极列由以相互近似等间隔地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2磁极(永久磁铁11c,12c,21c,22c,31c,32c,41c,42c,51c,52c)构成,且邻接的各两个第2磁极呈不同的极性并且配置为与第1磁极列对置;第3可动部件(外侧转子11,内侧转子12,左右外侧转子21,左右内侧转子22,小径转子31,大径转子32,左转子41,右转子42,外侧滑块51,内侧滑块52),其通过与第1可动部件相对地联动来沿着规定方向移动,并具有第3磁极列,该第3磁极列由相互近似等间隔地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3磁极构成,且邻接的各两个第3磁极(永久磁铁11c,12c,21c,22c,31c,32c,41c,42c,51c,52c)呈不同的极性;第4可动部件(外侧转子11,内侧转子12,左右外侧转子21,左右内侧转子22,小径转子31,大径转子32,左转子41,右转子42,外侧滑块51,内侧滑块52),其通过与第2可动部件相对地联动来沿着规定方向移动,并具有第4磁极列,该第4磁极列由以相互近似等间隔地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4磁极(永久磁铁11c,12c,21c,22c,31c,32c,41c,42c,51c,52c)构成,且邻接的各两个第4磁极呈不同的极性,并且配置为与第3磁极列对置;第5可动部件(中间转子13,左右的中间转子23,中径转子33,中间转子43,中间滑块53),其被设计成沿着规定方向相对第1软磁体列可动部件和第2可动部件自由移动,并具有第1软磁体列,该第1 软磁体列由以相互近似等间隔地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1软磁体(左软磁体13d,23d,33d,53d和外侧软磁体43d;或右软磁体13e,23e,33e,53e和内侧软磁体43e)构成,且配置在第1磁极列和第2磁极列之间;第6可动部件(中间转子13,左右中间转子23,中径转子33,中间转子43,中间滑块53),其通过与第5可动部件相对地联动来沿着规定方向移动,并具有第2软磁体列,该第2软磁体列由以相互近似等间隔地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2软磁体(右软磁体13e,23e,33e,53e和内侧软磁体43e;或左软磁体13d,23d,33d,53d和外侧软磁体43d)构成,且配置在第3磁极列和第4磁极列之间,在各第1磁极和各第2磁极位于相互对置的第1对置位置时,各第3磁极和各第4磁极位于相互对置的第2对置位置,在位于第1对置位置的各第1磁极和各第2磁极为互不相同的极性时,位于第2对置位置的各第3磁极和各第4磁极呈相互相同的极性,在位于第1对置位置的各第1磁极和各第2磁极为相互相同的极性时,位于第2对置位置的各第3磁极和各第4磁极呈互不相同的极性,在各第1磁极和各第2磁极位于第1对置位置的情况下,当各第1软磁体位于第1磁极和第2磁极之间时,各第2软磁体位于在规定方向上邻接的两组第3磁极和第4磁极之间,并且当各第2软磁体位于第3磁极和第4磁极之间时,各第1软磁体位于在规定方向上邻接的两组第1磁极和第2磁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79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电子跳闸单元个性化模块
- 下一篇:事件相关光信号采集分析系统与测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