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双数字传感器的立体图像及视频捕获装置及使用所述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7998.2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6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川;本尼·卡提比安;王浩宏;沙拉特·曼朱纳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2 | 分类号: | H04N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伟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数 传感器 立体 图像 视频 捕获 装置 使用 方法 | ||
相关申请交叉参考案
本申请案涉及在2006年7月25日提出申请的名称为“具有双数码相机传感器的移动装置及使用所述装置的方法(MOBILE DEVICE WITH DUAL DIGITALCAMERA SENSOR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的共同受让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第____号(代理档案第061170号),其整体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案涉及电子装置,且更特定来说涉及一种具有双数字传感器的立体图像及视频捕获装置及使用所述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蜂窝电话等移动装置可具有捕获图像的传感器。
发明内容
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设备,其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第二图像传感器,其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间隔开;分集组合模块,其组合来自所述第一与第二图像传感器的图像数据;及图像处理模块,其经配置以处理来自所述分集组合模块的经组合图像数据。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方法,其包括:使用第一图像传感器来感测第一图像;使用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间隔开的第二图像传感器来感测第二图像;对来自所述第一与第二图像传感器的图像数据进行分集组合;及处理所述经组合图像数据以产生补色立体图像。
在附图及下文说明中将阐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图解说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机传感器的移动装置。
图2A图解说明投影到图像平面P1′与P2′的两个物体点P1与P2,其中单个视点V是相机传感器的定位。
图2B图解说明投影到右图像平面P1r′及P2r′与左图像平面P11′及P21′的两个物体点P1与P2的透视投影,其中V左与V右是两个相机传感器的定位。
图3图解说明图1的装置中的相机处理管线的实例。
图4图解说明可由图1的装置执行的立体视频处理流程图。
图5图解说明图1的装置的两个传感器所观察的图像的实例。
图6图解说明图1的装置的两个传感器控制器的流程图。
图7A-7B及8A-8B图解说明从分开一水平距离的两个传感器捕获的图像的实例。
图7C及8C显示由图7A-7B及8A-8B的左眼与右眼视图复合的3-D图像。
图9图解说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传感器的移动装置的另一配置。
图10图解说明一种使用图9的装置进行视频模式处理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透视投影
相机通过执行透射投影来捕获图像,如图2A所示。图2A图解说明投影到图像平面P1′与P2′的两个物体点P1与P2,其中单个视点V是相机传感器的定位。
为模仿具有深度感觉的人类视觉系统,具有两个相机传感器的装置可捕获左眼与右眼视图,如图2B所示。图2B图解说明投射到右图像平面P1r′及P2r′与左图像平面P11′及P21′的两个物体点P1与P2的透视投影,其中V左与V右是两个相机传感器的定位。所述图像平面上的物体的投影差异产生作为立体图像的深度感觉。
图7A-7B及8A-8B图解说明从分开约6厘米的水平距离的两个传感器捕获的图像的实例。图7C及8C显示由图7A-7B及8A-8B的左眼与右眼视图复合的3-D图像,如下文所描述。
3-D立体图像及视频
不断增强的感觉真实性已成为促进下一代多媒体发展的因素。迅速成长的多媒体通信及娱乐市场可使用涵盖立体图像捕获、处理、压缩、递送及显示的三维(3-D)(也称为立体)图像及视频技术。
立体图像与单一图像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前者提供对第三维度及到场景中物体的距离的感觉。由于我们的左眼与右眼以不同的透视视点看见双眼视图,因此人类视觉在本质上是立体的。我们的大脑可合成具有立体深度的图像。
多媒体装置可以单像架构来实施。单像相机可捕获及产生立体图像。单像相机可使用来自自动聚焦处理的统计来检测及估计用于产生立体图像的深度信息。
具有双传感器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7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