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氧气氧化氯化氢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8063.6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5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A·布兰;H·迪克曼;G·鲁菲特;K·哈伦贝尔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04 | 分类号: | C01B7/04;B01J1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铁;李连涛 |
地址: | 德国莱***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氧化 氯化氢 方法 | ||
1.用于进行任选地由催化剂辅助的氯化氢氧化工艺的方法,所述 工艺通过a)使用氧气,b)单级或多级冷却工艺气体和c)从工艺气体中分 离未反应的氯化氢和反应水,d)干燥产物气体和e)从混合物中分离氯而 进行,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
氯化氢氧化a)在反应器中进行,该反应器与反应混合物相接触的结 构部件由镍或含镍合金制成,其中镍的比例为至少60重量%,特别是由 选自下列的材料制成:C型、B型、600、 62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气体的冷却b)优选 在第一热交换器中从反应器出口温度开始进行到140~250℃、优选 160~220℃的温度,且其中热交换器与反应混合物相接触的结构部件由 镍或含镍合金制成,其中镍的比例为至少60重量%,特别是由选自下列 的材料制成:C型、B型、600、6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气体的冷却b) 进一步在第二热交换器中从第一热交换器出口温度进行到高于或等于 100℃的温度,且其中至少与反应混合物相接触的第二热交换器的结构 部件由选自钢/含氟聚合物特别是PFA、PVDF或PTFE和陶瓷特别是碳 化硅或氮化硅的材料制造,优选制为镀层钢制的管道材料,特别优选在 所有情况下都制为管道底部的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气体 的冷却b)进一步在第三热交换器中从第二热交换器出口温度进行到液 体盐酸冷凝,特别是到高于或等于5℃的温度,且其中至少与反应混合 物相接触的第三热交换器的结构部件由选自含氟聚合物特别是PFA、 PVDF、PTFE或ETFE和陶瓷特别是碳化硅或氮化硅的材料制造,特别 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制为镀层钢制的管道底部的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气体 在冷却阶段b)被冷却至低于或等于100℃,然后为进行分离c)而被引入 到HCl吸收阶段,该HCl吸收通过使用水或浓度最高达30重量%的氯 化氢水溶液进行,且其中至少与反应混合物相接触的HCl吸收装置的结 构部件由选自以下组的材料制造:搪玻璃钢、石墨、碳化硅、氮化硅、 玻璃纤维强化塑料(GFK)镀层钢或者用含氟聚合物涂覆和/或衬里的钢, 特别是任选地涂覆有PFA或PTFE的带PTFE衬里的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特别是基本 不含HCl的氯氧混合物的干燥d)在干燥装置中优选地通过浓硫酸进行, 其中至少与反应混合物相接触的干燥装置的结构部件由选自以下组的 材料制造:C 2000或B型钢、含硅的不锈钢或者 石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从氯氧混 合物中的分离e)在分离装置中进行,其中至少与气体混合物相接触的分 离装置的结构部件由选自碳钢的材料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氯从氯氧 混合物中的分离e)所获得的液相氯在蒸发装置中再次蒸发,其中至少与 产物相接触的蒸发装置的结构部件由选自碳钢的材料制造。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热交换 器设计为管束热交换器,其中护套由镀有含氟聚合物的钢制造,并且管 束中的管道由陶瓷材料、优选氮化硅或碳化硅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热交换器以如下方 式运行,即把待冷却的工艺气体注入热交换器的护套并且使冷却剂导过 热交换器的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HCl氧 化方法为迪肯法(催化气相氧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HCl氧化 过程的氯化氢来自于异氰酸酯生产工艺,并且把经纯化的氯回料至异氰 酸酯生产工艺。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HCl氧 化过程的氯化氢来自于氯代芳香化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氯化过程,并 且将经纯化的氯回料至氯化过程。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HCl氧 化过程a)在3~30巴的压力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未经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806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为前列腺素D2受体拮抗剂的2-苯基-吲哚
- 下一篇:热成像构件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