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引线表面安装电感器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9035.6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1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汤姆·王;菲利普·方;吉尔·奥皮纳;约翰·维达隆;林辉寅;詹姆斯·D·林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商·帕斯脉冲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1F27/28;H01F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表面 安装 电感器 方法 | ||
本申请要求在2007年7月12日提交的名为“SELF-LEADED SURFACEMOUNT INDUCTORS AND METHODS(自引线表面安装电感器和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1/______号的优先权,所述美国专利申请要求在2006年7月14日提交的具有相同名称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0/831,059号的优先权,这里将上述每一个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作为参考。
版权
本专利文件的公开的一部分包含具有版权保护的材料。任何人按照专利文件或专利公开在专利及商标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中的原样进行传真复制,版权所有者对此没有异议,然而在别的方面保留任何版权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感电路元件,尤其涉及具有不同预期电和/或机械性能的电感器件和操作及制备该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有电感器和电感器件的多种不同配置。例如,在1971年6月15日授予Muckelroy等人的名为“超小型无引线电感元件(MicrominiatureLeadless Inductance Element)”的美国专利No.3,585,553中举例了这些现有技术用途,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无引线电感元件。所述元件包含适于接收引线线组的绝缘磁芯,并且在所述磁芯的端子部分上具有用于将所述引线线组限制在所述磁芯的第一和第二凸缘。使所述凸缘的每一个的末端表面变得平坦并且施加用于提供与基底的电接触的导电涂层。在所述凸缘的每一个中设置凹槽并且使其适于接收所述引线线组的端子部分。最后,导电路径将所述引线线组的所述端子部分与所述两个凸缘的平坦电触点连接。
在1973年7月10日授予Simon的名为“平坦绕线线圈(Flat Wound Coils)”的美国专利No.3,745,500公开了一种平坦绕线线圈,将所述平坦绕线线圈配置为具有中空矩形塑料卷管,在塑料卷管的一个末端上具有横向凸缘而在另一个末端上具有横向顶盖,所述顶盖具有接收所述线圈末端和引线末端的两个分隔容器,所述引线延伸穿过所述顶盖中的通道,以及封装所述线圈和容器的外部热封壳。
在1987年11月3日授予Marth等人的名为“片式电感器电子元件(Chipinductor electronic component)”的美国专利No.4,704,592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诸如具有铁磁或不导电材料的实心磁芯部分的片式电感器,具有将要在一个或多个进程中缠绕的并且相对所述磁芯部分的平行末端表面凹陷的线组空间。为了接收翼片型电触点元件,所述末端表面具有位于这些末端表面的外部部分中的燕尾形切口。可以使这些电触点附着或楔入到这些切口中,并在所述切口元件的回弹能力的作用下将其保持在其中。
在1993年5月18日授予Gutierrez的名为“自引线表面安装共面顶盖(Selfleaded surface mounted coplanar header)”的美国专利No.5,212,345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电路元件表面安装到PC板的自引线顶盖,包含具有用于安装电路元件的空腔的一般箱型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具有基座和从所述基座向下延伸的用于在PC板上支撑所述基座的多个支脚,具有一般从临近所述基座的所述支撑体水平向外延伸的一般卷管配置的多个引线支撑零件,安装在所述空腔中的电感线圈,以及从所述线圈延伸并围绕所述引线支撑零件的每一个缠绕多匝且为表面结合到PC板而布置的引线。
在1994年5月3日授予Lint的名为“自引线表面安装线圈引线(Self leadedsurface mount coil lead form)”的美国专利No.5,309,130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电路元件表面安装到PC板的自引线支架,包含具有用于安装电路元件的空腔的一般箱型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具有基座和具有一般从临近所述基座的所述支撑体水平向外延伸的一般卷管配置的多个引线支撑零件,引线端口从所述空腔通过侧边延伸,安装在所述空腔中的电感线圈,以及从所述线圈通过所述引线端口延伸的并围绕所述引线支撑零件的每一个缠绕多匝且为表面结合到PC板而布置的引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商·帕斯脉冲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美商·帕斯脉冲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90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