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板通风/排烟管道段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9172.X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1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K·M·佩德森;K·克里斯滕森;L·E·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克伍尔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2 | 分类号: | F24F13/02;F16L9/00;F16L57/04;E04F1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振波 |
地址: | 丹麦海***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板 通风 烟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金属板通风/排烟管道一部分的金属板通风/排烟 管道段,其中,金属板外侧用隔热材料覆盖,并且其中,该管道段包 括伸长的加强杆部件,该加强杆部件设置在管道的外侧上,连接于金 属板。
背景技术
消防条例要求在通风/排烟管道段穿过防火墙的区域中建立紧密 封,使得在其中一个区域有火灾的情况下,火焰和/或有毒气体基本上 不会从一个建筑物区域到达邻近的建筑物区域。DIN4102的第4部分 要求使用竖直的内部加强管,以及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求使用由L形 型材构成的环绕加强框架,该L形型材的一个支腿平放在金属板外表 面上。在管道内安装前述的竖直管耗时,并且也限制了正常工作时空 气经过通风/排烟管道的自由流动。而且,已经发现通常使用的前述的 L形加强框架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在管道段和墙之间密封的进 一步损失。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可避免使用任何前述的竖直管,或替代地,减少任 何被使用的竖直管的数量或减小任何被使用的竖直管的尺寸,而不影 响防火要求。这可以通过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限定的本发明以及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来实现。关于通风管道,作为实例,本发 明特别适用于防火墙,以便保持管道的结构稳定性,其中,管道穿透 防火墙;在排烟管道中,本发明一般适用于沿着管道长度保持结构稳 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杆部件被连接以便形成围绕通风/排烟 管道的金属板延伸的框架,并且隔热材料设置在框架和通风/排烟管道 的金属板之间,优选地用作确保在框架和金属板之间有合适间隔的分 隔件,使得在杆部件和管道之间的热传递被限制,并且使得由温度引 起的杆部件的变形被限制,从而能够约束或限制金属板的变形。优选 使用U形或T形的杆。
为了将杆连接于通风/排烟管道段,优选使用螺钉,螺钉沿着杆部 件的长度以优选在200mm和700mm之间的相互间隔布置。因此,对 于每米杆部件长度,最少可以仅使用2-4个螺钉。
附图说明
现在,通过参考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
图1示出竖直剖视图,其中,墙具有贯穿的通风/排烟管道段,该 贯穿通风/排烟管道段根据DIN4102第4部分形成,
图2-4示出类似于图1的局部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本发明的各种 实施例,以及
图5是如图2中所示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竖直的剖面图,其中,墙1分隔开建筑物的两个区域, 并且墙1具有用于供隔热金属通风管道段10穿过的贯穿开口5,隔热 金属通风管道段10是建筑物通风管道的一部分。仅仅作为实例,墙的 左部区域可容纳工厂的生产设施,而右部区域可用于工厂的管理设施。
金属通风管道段10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横截面并且由薄金属板15 制成,薄金属板15限定管道本身,即限定管道的竖直侧和水平侧。图 1示出管道段10的两个水平侧16。隔热部件20,例如矿物纤维片或 矿物纤维板,通常围绕通风管道被安装。通风管道通常被悬吊装置(未 示出)悬挂,所述悬吊装置连接于建筑物天花板上,并且通风管道在 贯穿开口5处还被墙1支撑。
消防条例要求在区域5形成紧密的密封,在区域5中,管道段10 穿过墙1,使得在其中一个区域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火焰和/或有毒气体 基本上不能从一个区域到达邻近的区域。通常,通过将矿棉隔热填料 25、25’在墙1的两侧上围绕管道段10设置以及在开口5本身内围绕 管道段10设置而形成该密封。
在火灾的情况下,高温气体可能在通风管道内流动,并且在一段 时间后管道金属板15的温度会升高到引起金属板15变形,因而,在 管道段10和墙1之间的密封将失效。这种变形通常表现为:上部和下 部的水平板15向内弯曲或下垂,使得管道段10的内部竖直间隙沿着 管道段10的中心线减小。因此,前述的填料25、25’沿着墙1的贯穿 开口5的水平边缘会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克伍尔国际公司,未经罗克伍尔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91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中制冰的水的感测方法
- 下一篇:咬入式管接头、制冷装置和水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