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部分和恒温控制阀的预安装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9660.0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1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尔夫·哈伯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02 | 分类号: | G05D23/02;G05D2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分 恒温 控制 安装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一管短头和一恒温控制阀的预安装单元,尤其涉及用于如权利 要求1前序部分所限定的内燃机。
在常规的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用泵来运送冷却剂,其通常为水和乙二醇的 混合物,通过内燃机的发动机组和汽缸盖,然后通过一油水换热器,和并行地 通过散热器。通常一恒温控制阀插入进回路并且在启动发动机时最初是关闭 的,因此冷却剂将不会通过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只由一膨胀元件在工作温度下 打开,由此通向散热器的路径被打开。
恒温控制阀包括一阀元件,该阀元件由抵靠阀座的阀弹簧施加预应力,并 且在相应的冷却剂温度下由膨胀元件打开。阀弹簧在另外一端靠在相配合的静 止元件上。该相配合的静止元件可以同时构成阀元件的导向装置,并且由U 形的保持轭连接到帽元件的一部分上。U形保持轭的中部条带穿过相配合的静 止元件,且U形保持轭的腿部被插入与帽元件成整体的保持臂的孔中。接下 去的装配,所述保持臂伸入到发动机组的接收孔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管短头或一恒温控制阀的预安装单元,其可以安装 到内燃机的发动机组内而免于附加的装配工作。
此问题由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解决。
本发明的单元在环形帽元件内部的相对侧设有凹部,并且在保持轭的腿部 末端设有向外的尖端钩状部分来插入所述凹部。
帽元件内的所述凹部可用简单的方式制造,尤其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 方式,凹部通过一孔连接到帽元件的朝向相配合的静止元件的外侧。用这样的 方式管短头和帽元件可用注模成形的方式整体地制造,并且用倾斜的滑动器从 模具中分离。概括地说,用上述提到的保持轭的方式装配本身简单。根据本发 明的产品此外还提供允许使用一径向的或O形密封来密封发动机组的好处。 使用一径向的或O形密封圈减轻了帽元件的压缩力,否则它将会出现在轴向 密封中。概括地说,帽元件可被制造的更小并且由一相对更经济的材料构成。
环形的或O形密封圈可固定在一位置,其中由帽元件的外围构成凹槽, 并且该凹槽将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单元设计成被结合到汽车发动机组的 孔上,所述孔如所需要的由帽元件关闭,而且其中距该孔一定距离处的止挡件 被设置在发动机组中,并且作为相配合的静止元件的支撑,同时帽元件以这样 一种方式密闭该孔,即保持轭的腿部将至少部分地免受阀弹簧的压力。此具体 实施方式提供了保持轭可由塑料制成的优势。该保持轭基本上不受阀弹簧施加 的工作压力。仅仅在组成部件的装配之后并且直到最后组装到发动机组,保持 轭才需要承担阀弹簧的偏压力。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图示来阐明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单元的侧面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截面图,但是相对图1的位置进行了旋转,并且
图3示意地示出了将图1和图2的单元的结合到内燃机的发动机组。
图1和图2示出了在第一管短头10的端部之间伸出一第二短头12。一 环形的帽元件14结合到第一短头10的与自由端相对的端部。帽元件用于将图 1和图2所示的单元固定到下面要进一步讨论的发动机组的孔中。为了这个目 的,帽元件14包括伸出部16,18,它们每个都设有一附加孔20。
环形帽元件14的内侧设有倾斜的阀座表面22,该阀座表面22与阀元件 24配合。在此不会详细讨论阀元件24的结构。
阀元件24包括一直立、空心并且活塞形状的套管26,以容纳一膨胀元件 28。所述膨胀元件的销30置于第一短头10的内部凸出部分32上。环形阀元 件24由阀弹簧34压靠到阀座22上。一笼状(cage-like)的相配合的静止元 件36配置在相反的端部并支撑阀弹簧34的结合端。相配合的静止元件装有互 相间隔的周边支架40来引导活塞状的套管26。
图1和图2示出了恒温控制阀在低冷却剂温度的位置,例如室温。当温 度升高,膨胀元件28施加力给阀元件24,结果所述阀元件离开阀座22以允 许冷却剂流过此处省略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并且运转一散热器。这样的原理 是公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未经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9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