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目镜的人工晶状体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30151.X | 申请日: | 200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J·斯图尔特·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C&C影像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艳江;段 斌 |
地址: | 爱尔兰*** | 国省代码: | 爱尔兰;I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镜 人工 晶状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人工晶状体,其用于植入通过晶状体前囊切开术从眼的天然晶状体内排空晶体基质而形成的人眼内。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这种人工晶状体具有多个改进的特征,包括最重要的焦点深度增大。
背景技术
人眼具有角膜和虹膜之间的前房、虹膜后含有晶状体的后房、晶状体后含有玻璃体液的玻璃体房以及玻璃体房后部的视网膜。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具有晶状体囊,其通过悬韧带沿其外周附着至眼睛的睫状肌并含有晶状体基质。该晶状体囊具有光学透明的弹性前膜状壁和后膜状壁,眼科医生一般分别称之为前囊和后囊。在虹膜和睫状肌之间的是称为睫状沟的环形裂隙状空间。
年轻人的眼睛具有天然的调节能力。天然的调节能力涉及通过大脑来松弛和收缩眼睫状肌,从而为眼睛提供近视力和远视力。这种睫状肌动作是自动的,并且使天然晶状体形状形成为合适的光学构型,用于将从所视景物进入眼睛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人眼会遭受各种使眼睛正常工作能力退化或全部丧失的病症。这些病症中尤为常见的一种涉及天然晶状体基质逐步浑浊,导致形成所谓的白内障。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外科手术摘除白内障的人晶状体并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来代替天然晶状体。现有技术包括各种用于该目的的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在物理外观和配置方面差别很大。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其具有中央光学区域或光学部以及从光学部延伸出来并以将光学部支撑在眼轴上的方式与眼内结构接合的襻。
人工晶状体还在其可调节能力和在眼中的安置方面存在差别。可调节性是指人工晶状体可调节,即聚焦眼睛用于近视和远视的能力。某些专利记载了所谓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另一些专利记载了不可调节的人工晶状体。多数不可调节的晶状体具有单聚焦光学部,其仅将眼睛聚焦在一定的固定距离处,并且需要佩戴眼镜来变焦。其它的不可调节晶状体具有多焦点光学部,其将近处和远处的物体成像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大脑选择合适的影像并抑制其它影像,使得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没有眼镜的情况下同时提供近视视觉和远视视觉。然而,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具有以下缺点:双焦点影像中的每一个影像仅占约40%的可用光,而其余20%的光在散射中损失。
人工晶状体在眼内具有四种可能的安置。即(a)在前房中、(b)在后房中、(c)在囊袋中和(d)在玻璃体房中。本文公开的人工晶状体主要用于安置在囊袋中,但是有些是放置在睫状沟中和/或前房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植入人眼内的改进的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在从眼睛晶状体的天然囊膜通过天然晶状体中的前囊膜开口去除了晶状体基体后该人工晶状体在眼内保持完好。该前开口是通过在天然晶状体上执行前囊切开术-优选是前囊撕开术而产生的,而且该前开口周围由前囊膜轮缘围绕,该轮缘是天然晶状体的前囊膜的残余部。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包括延伸部和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光学部,所述光学部通常具有前侧和后侧,所述延伸部绕光学部的边缘周向地间隔开且从光学部的边缘大致径向地延伸。这些延伸部具有接合至光学部的内端和能够相对于光学部前后移动的相对的外端。为此,延伸部枢转地或柔性地在其内端处铰接至光学部或者在其整个长度上是弹性可弯的。在本文中,术语“弯曲”、“挠曲的”、“柔性的”等等都是用于在广义上涵盖柔性铰接的和弹性可弯的延伸部。术语“铰链”、“铰接的”“铰接式”等等用于在广义上涵盖枢转铰接和柔性铰接的延伸部。
通过囊袋中的前囊膜开口将晶状体以外科手术方式植入患者的眼内并置于某位置,在该位置中晶状体的光学部对齐开口,而且晶状体延伸部的外端位于囊袋的外周或结膜囊(cul-de-sac)内,或者睫状沟或前房中。该晶状体具有从每个延伸部的外端至晶状体光学部的轴线的径向尺寸,使得当晶状体植入眼内时,延伸部的外端接合内周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C影像国际有限公司,未经C&C影像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01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