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溴化丁二烯/乙烯基芳族共聚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0191.4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布鲁斯·A·金;戴维·布鲁斯·戈尔曼;约翰·万斯雷·赫尔;丹尼尔·约瑟夫·默里;特里·李·格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C19/12 | 分类号: | C08C19/12;C08F8/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 平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二烯 乙烯基 共聚物 方法 | ||
本申请要求2006年8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836,087和 2007年2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902,204的权益。
本发明涉及一种溴化丁二烯共聚物如溴化的嵌段、无规或接枝苯乙烯 -丁二烯共聚物的方法。
溴化化合物如六溴环十二烷通常被用作用于不同聚合物体系的阻燃 (FR)添加剂。FR添加剂提高了聚合物体系的极限氧指数(LOI),使得由这 些聚合物体系制成的物品能够通过标准燃烧试验。由于六溴环十二烷处于 法规和公众压力之下,可能导致对其用途的限制,已经存在寻找其替代物 的动机。代替六溴环十二烷的一种选择物是溴化聚丁二烯聚合物或共聚 物。
实际的FR添加剂必须具备足够的热稳定性以在经受熔融加工条件 时,只经历非常少的热降解,优选不热降解,在所述熔融加工期间,FR 添加剂可能暴露于高达230至250℃或更高的温度。FR添加剂还必须具备 其它关键特性,包括与其它聚合物和其它添加剂(特别是发泡剂)的相容性。 在聚合物泡沫应用中,FR添加剂应当对发泡过程或者对产生的泡沫,特 别是对泡孔形成和泡孔大小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溴化聚丁二烯聚合物和丁二烯共聚物是已知材料。这些聚合物在高温 下的稳定性趋向于使它们不足以用作聚合物体系中的FR添加剂。通常, 当将溴化聚丁二烯聚合物暴露于200℃甚至更低的温度时,看到明显的降 解。希望的是达到230℃,更优选240℃,还更优选250℃以上的温度稳定 性。
法国专利FR 1506872描述了一种溴化聚丁二烯均聚物的方法。溴化 是在四氯化碳和丁醇作为溶剂混合物的情况下,使用元素溴进行的。德国 专利DD 137308描述了“低粘度”(3000至4000厘泊)聚丁二烯均聚物的溴 化,该溴化使用元素溴,采用四氯化碳和甲醇或乙醇作为反应混合物。
其它方法已经用于溴化烯烃,二烯或聚丁二烯。G.Dall’Asata等,在 Die Makromolekulare Chemie,154,279-290(1972)中描述了使用二氯甲烷 作为溶剂,以避免不希望有的自由基反应。H.Kawaguchi等,在Polymer, 26,1257-1264(1985)中描述了高顺式-1,4-聚丁二烯的溴化,其使用在二氯 甲烷和四氢呋喃(THF)混合物中的稀释的1,2-二溴乙烷,在0℃和无氧情 况下进行。Ceausescu等,在J.Macromolecular Science-Chemistry,A22(5-7), 803-818(1985)中观察到:采用元素溴制备的溴化聚丁二烯具有不良的热稳 定性,并且似乎甚至在室温就释放溴并且变成粉红色或棕色。Ceausescu 的观察涉及具有低(5%)和高(60%)1,2-异构体含量的溴化聚丁二烯。
已知铵的三溴化物,如三溴化吡啶鎓是温和和选择性的溴化剂。参见, 例如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3月,第二版,1977),741页。铵的三溴化 物趋向于为固体材料并且比元素溴更容易处理。其他已经在溴化反应中使 用的铵的三溴化物包括溴化四甲基铵(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8, 3256(1963)),三溴化苯基三甲基铵(Chem.Letters,627页(1987); Tetrahedron,50,6433页(1994)),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和三溴化四丁基 铵(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73,4525页(1951),以 及三溴化1,8-二氮杂双环[5,4,0]-四丁基铵(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57, 2740页(1992))。已经报道可重复利用的三溴化物试剂三溴化1,2-二吡啶鎓 -乙烷(DPTBE)在没有溶剂的条件下为温和的和有效的溴化剂,其可以被回 收和再次使用。参见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70,4267页(2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01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