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材料及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0834.5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宫崎浩;片山笃彦;松尾真嗣;野口胜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H01L51/50;C07D215/30;C07F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 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场 发光 元件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以下称为有机EL元件)及在该元 件中使用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材料(以下称为有机EL元件材料或有机 EL材料),详细而言,涉及对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发光层施加电场而 发出光的薄膜型器件。
背景技术
使用有机材料的场致发光元件,以提高来自电极的电荷注入效率 为目的而使电极的种类优化,通过在电极间设置有由芳香族二胺构成 的空穴传输层和由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以下称为Alq3)构成的发光 层作为薄膜的元件的开发,由此与目前的使用了蒽等的单晶的元件相 比较,大幅度地改善了发光效率。因此,进行了以实际应用于具有自 发光·高速应答性的特征的高性能平板显示为目标的开发。
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有机EL元件的效率,已知以上述的阳极/空 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的构成作为基本构成,在其中适当地设置空穴 注入层、电子注入层或电子传输层,由此来提高光效率,符合于这样 的构成层的功能,到目前为止进行了许多有机材料的开发。
另外,作为提高元件的发光效率的尝试,正在研究不使用荧光而 使用磷光。以上述的设置有由芳香族二胺构成的空穴传输层和由Alq3 构成的发光层的元件为首的许多元件是利用荧光发光的元件,但是如 果利用三重态激发状态的磷光发光,则与目前的使用荧光(单重态)的 元件相比,可以期待3倍左右的效率提高。以下示出与本发明相关的 现有文献。
专利文献1:WO00/70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2840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5-198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3-142264号公报
专利文献5:WO2002/47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6:WO01/041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1-313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02-305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平5-21433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Appl.Phys.Lett.,vol.77,pp904,(2000)
近年来,报道有通过将铱配合物作为客体材料掺杂在发光层中, 可以获得同样的由磷光发光而产生的高效率化,公开在专利文献1、6 等多个专利中。代表性地,可以例示绿色磷光发光材料的三(2-苯基吡 啶)铱配合物(以下称为Ir(ppy)3)。还发现,对于该铱配合物,通过 改变其配体的化学结构,可以在蓝色到红色的宽波长区域中进行发光。
另外,在专利文献1、7中,提出有以4,4′-双(9-咔唑基)联苯(以 下称为CBP)作为在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中使用的主体材料。但是, 使用CBP作为绿色磷光发光材料的Ir(ppy)3的主体材料时,由于CBP 使空穴容易流动、使电子难以流动的特性,因此电荷注入平衡被破坏, 过剩的空穴在电子传输侧流出,结果自Ir(ppy)3的发光效率降低。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手段,如专利文献2、8中所示,具有可以在 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之间设置空穴阻挡层的手段。通过利用该空穴阻 挡层在发光层中有效地积蓄空穴,提高和发光层中的电子的再结合几 率,可以达到发光的高效率化。作为通常使用的空穴阻挡材料,可以 列举: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以下称为BCP)及对苯 基苯酚-双(2-甲基-8-羟基喹啉-N1,O8)铝(以下称BAlq)。由此可以防 止电子传输层中电子与空穴的再结合,但由于BCP即使在室温下也容 易结晶化,缺乏作为材料的可靠性,因此元件寿命极短。另外,虽然 报道有BAlq具有较良好的元件寿命的结果,但空穴阻挡能力不充分, Ir(ppy)3的发光效率降低。并且,由于层结构增加了1层,元件结构 变复杂,存在有成本增加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0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