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氧离子传送膜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1388.X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6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N·纳加巴沙纳;J·A·莱恩;G·M·克里斯蒂;B·A·范哈泽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01 | 分类号: | C04B35/01;C01B13/02;H01M8/12;B01D69/10;B01D69/12;B01D71/02;B01D53/22;C04B35/42;C04B35/48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彩霞;韦欣华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离子 传送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氧离子传送膜,其中具有电子和离子传 导相的致密层被承载在多孔载体层上。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 复合氧离子传送膜,其中电子相是含钒的钙钛矿类金属氧化物,离子相 是稳定的氧化锆,多孔载体层由部分稳定的氧化锆形成。
发明背景
已经提出了复合氧离子传送膜的多种用途,包括使氧离子传 送通过这样的膜,从含氧的供料中分离氧来生产基本纯净的氧气。例如, 每种膜可以用于燃烧装置中来负载氧-燃料燃烧或者用于涉及合成气体 生产的部分氧化反应。
在这样的膜中,氧离子的传送主要发生在致密层中,该致密 层允许氧离子和电子二者在高温传送。来自含氧的供料中的氧在膜的一 个表面上电离,所形成的氧离子被驱动通过致密层并出现在其的对侧, 重新结合成元素氧。在该重新结合中,电子被放出并通过膜送回来电离 氧。
这样的膜可以使用两个相,传导氧离子的离子相和传导电子 的电子相。为了使得膜对于离子传送的阻抗最小,这样的膜被制造得尽 可能薄,并且承载在多孔载体层上。所形成的复合氧传送膜可以被制作 成平面元件或者管状,在其中致密层位于管子的内部或者外部。
复合氧离子传送膜的一个例子公开在U.S.5240480中,其具 有承载在两个多孔层上的致密层。该致密层可以由离子传导相(其包含钇 稳定的氧化锆)和电子传导相(其由铂或者另一种贵金属形成)形成。邻近 致密层的多孔层是活性的并且能够传导氧离子和电子。其他的多孔层可 以是钇稳定的氧化锆或者钙稳定的氧化锆。
U.S.5478444公开了一种能够传送氧离子和电子的两相材料。 氧离子传导相可以是混有钇稳定剂和掺杂剂(其可以是铁或者钴)的金属 铈氧化物。电子传导相可以是钙钛矿(其包含镧、锶、镁和钴或者镧、锶 钴和铁)。
U.S.5306411公开了一种双相膜,其具有由Sc2O3稳定的氧化 锆形成的离子传导相。电子传导相可以是含例如镧锶,铁,铬和钒的钙 钛矿材料。所形成的致密层可以承载在atria稳定的氧化锆上。
所有复合氧离子传送膜中存在的问题是强度或耐久性。这个 问题部分是当这样的膜用于与氧-燃料燃烧和在反应器中时,由于高温 而出现的。因为致密层非常薄,因此它必须被承载。从而,在致密层的 热膨胀、它的多孔载体和任何的中间活性多孔层之间必须有一个紧密的 配合。此外,当这样的膜经历高氧气分压时,存在着进一步的问题。高 氧气分压是在燃烧装置中产生的,这是因为氧气一从膜中出现,它就会 被与燃料的反应而消耗。这导致了由于高还原性环境引起的化学膨胀。 此外,当用作载体时,钙钛矿特别易于出现称为“蠕变(creep)”的现象, 在该现象中材料将在延长的热和机械应力下破坏。
如同将要讨论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氧离子传送膜元 件,其比上述现有技术的复合膜更结实,并且其特别适于高温和化学膨 胀的环境。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氧离子传送膜,其包含具有电子相和离 子相的致密层。作为此处和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致密”层表示一 种层,在其中陶瓷层没有连接的直通孔隙。
根据本发明,电子相是(LauSrvCe1-u-v)wCrxMnyVzO3-5,其中u 是约0.7-约0.9,v是约0.1-约0.3,(1-u-v)大于或者等于0,w是约0.94- 约1,x是约0.67-约0.77,y是约0.2-约0.3,z是约0.015-约0.03,和 x+y+z=1。离子相是Zrx′Scy′Az′O2-δ,其中y′是约0.08-约0.15,z′是约0.01- 约0.03,x′+y′+z=1,A是Y或者Ce或者Y和Ce的混合物;
该致密层承载在多孔载体层上。多孔载体层由Zrx″Ay″O2-δ形 成,其中y″是约0.03-约0.05,x″+y″=1,A是Y或者Sc或者Al或者Ce 或者Y、Sc、Al和Ce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13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