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皱纹形成抑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1705.8 | 申请日: | 200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5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伊泽直树;饭塚量子;曾根俊郎;千叶胜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益力多本社 |
主分类号: | A61K8/99 | 分类号: | A61K8/99;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皱纹 形成 抑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皱纹形成抑制剂,更详细而言,涉及抑制在紫外线照 射下皮肤表面皱纹形成的效果优异的皱纹形成抑制剂。
背景技术
肌肤受到年龄增长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外力的影响,诱发皱 纹和肌肤粗糙等症状。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认为在产生皱纹等的症 状中,原因在于皮肤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功能下降和基质纤维减少或分 解,出于改善这样的症状的目的而提出各种手段。例如,作为这样的 手段,可以列举利用枇杷提取物(专利文献1)和氧化型辅酶A(专利 文献2)、姬松茸(专利文献3和4)等的方法。但是,这些手段还不 是从抑制皱纹形成效果和安全性两方面出发都能够充分满足的手段。
另一方面,报告了乳酸菌的培养上清,即在主要以乳作为主要成 分的培养基中接种乳酸菌而得到的培养物,具有作为皮肤外用剂的效 果。例如,报告了乳酸菌的培养上清具有保湿作用(非专利文献1)、 抗氧化作用(非专利文献2)、光防御作用(非专利文献3)、皮肤菌群 的控制作用、皮肤pH控制作用(非专利文献4)。
另外,近年来,作为在乳酸菌的培养上清中所含的成分,关于由 乳酸菌代谢而在细胞外产生的多糖类的研究也蓬勃地开展起来,关于 以各种乳酸菌产生的细胞外多糖类作为有效成分利用的皮肤外用剂的 技术也有大量报告。
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可以列举以乳链球菌、乳酸乳球菌等产 生的磷酸化多糖类作为保湿剂和美白剂利用的方法(专利文献5和6)、 以属于乳杆菌属的乳酸菌产生的多糖类作为消炎剂利用的方法(专利 文献7)等。
但是,这些乳酸菌培养上清(或乳酸菌产生的细胞外多糖类)是 作为期待保湿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皮肤外用剂而被利用的物质,在抑 制皱纹形成的效果方面没有发现有优异作用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5-17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75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28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22843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25114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9-249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7-7020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日本香妆品科学会志,6(4),p238,1982
非专利文献2:日本香妆品科学会志第7回学术学会讲演要旨,59, 1982
非专利文献3:日本香妆品学会第8回学术学会讲演要旨,210, 1983
非专利文献4:日本香妆品学会第9回学术学会讲演要旨,132, 198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特异地抑制在肌肤中形成皱纹, 具体而言,具有特异地抑制由紫外线照射引起在皮肤表面形成皱纹的 效果、安全性优异的新的皮肤外用剂。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讨,结果发现, 在数量众多的乳酸菌中,培养属于嗜热链球菌的乳酸菌而得到的培养 上清具有特异地抑制皱纹形成的优异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皱纹形成抑制剂,该皱纹形成抑制剂含有属 于嗜热链球菌的乳酸菌培养上清作为有效成分。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皱纹形成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皮 肤上涂布含有属于嗜热链球菌的乳酸菌的培养上清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属于嗜热链球菌的乳酸菌的培养上清的组合物 作为皱纹形成抑制剂的使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皱纹形成抑制剂以使用天然的乳酸菌得到的培养上清作 为有效成分,所以安全性优异,能够作为各种皮肤外用剂组合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皱纹面积比率的图。
图2是表示不同皱纹深度的面积比率测定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不同皱纹深度的面积比率的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小鼠背部皮肤复制物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皱纹形成抑制剂的有效成分的乳酸菌培养上清,通 过在以乳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属于嗜热链球菌的乳酸菌,从得 到的培养物除去固体物而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益力多本社,未经株式会社益力多本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17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