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冷却飞行器上热负载的冷却系统以及用于操作该冷却系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1787.6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6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沃尔夫冈·埃比特;威尔逊·维利·卡萨斯诺列加;安德烈亚斯·弗赖;迪尔克·卡斯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3/00 | 分类号: | B64D13/00;B64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文;段 斌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冷却 飞行器 负载 冷却系统 以及 操作 方法 | ||
1.一种用于冷却飞行器上热负载(28,34)的冷却系统(10),具 有:
制冷装置(12),
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热联接到 所述制冷装置(12)并连接到第一热负载(28)以便从所述第一热负载 (28)带走热量,和
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连接到第 二热负载(34)以便从所述第二热负载(34)带走热量,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0)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中的第一热交换器(44),所 述第一热交换器(44)适于将来自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的热量 带到周围环境中,以及
联接系统,所述联接系统适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 (24)热联接到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或者使所述第一载冷流体 回路(24)与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热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负载 (28)与所述第二热负载(34)相比处于较低的温度水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系统包 括第一阀(38),所述第一阀(38)设置在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 或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中,并且适于选择性地引导流经所述第一载 冷流体回路(24)或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的载冷流体通过第一旁通 管路(40)或者使流经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或第二载冷流体回 路(30)的载冷流体与流经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或第一载冷流 体回路(24)的载冷流体热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系统包 括第二热交换器(36),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6)连接到所述第一载冷 流体回路(24)或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阀(38) 能够与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或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选择性 地连接或分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系统包 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和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 的第一连接管路(48)和第二连接管路(52),所述第一连接管路(48) 连接到所述第一阀(38),所述第二连接管路(52)连接到第二阀(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载冷 流体回路(30)中设有第三阀(42),并且所述第三阀(42)适于引导 流经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的载冷流体选择性地通过所述第一热 交换器(44)和/或第二旁通管路(46)。
7.一种操作用于冷却飞行器上热负载(28,34)的冷却系统(10) 的方法,所述冷却系统(10)具有:
制冷装置(12),
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热联接到 所述制冷装置(12)并连接到第一热负载(28)以便从所述第一热负载 (28)带走热量,和
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连接到第 二热负载(34)以便从所述第二热负载(34)带走热量,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载冷流体 回路(30)中的第一热交换器(44),所述第一热交换器(44)适于将 来自所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的热量带到周围环境中,并且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联接系统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热联接到所 述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或者使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与所述 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热断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设置在所述第 一载冷流体回路(24)或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中的第一阀(38), 使流经所述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或第二载冷流体回路(30)的载冷 流体选择性地被引导通过第一旁通管路(40)或者与流经所述第二载冷 流体回路(30)或第一载冷流体回路(24)的载冷流体热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未经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17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