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压力补偿阀的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1853.X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K-F·莱布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4 | 分类号: | F25D17/04;F25D21/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压力 补偿 冰箱 | ||
1.一种冰箱,包括本体(1)和连接在本体上的门(2),它们限 定一绝热内部空间(4);还包括压力补偿阀(5),所述压力补偿阀允 许空气从外侧流入所述内部空间(4)中并阻止空气从所述内部空间(4) 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阀(5)与一朝向所述门(2)的所 述本体(1)的前侧框架(3)的框架加热器热学接触,并且这使得所 述压力补偿阀(5)加热至水的冰点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加热器被 设置为压缩制冷剂回路的位于压缩机输出侧的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 阀(5)安装在与所述前侧框架(3)相对的所述门(2)的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框架(3) 具有与所述门的磁性密封件(26)相对的铁磁条,所述条具有与所述 压力补偿阀(5)相对的局部加宽的区段(2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 阀(5)在所述门(2)的一个角部中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加热 器包括管道,压缩制冷剂通过所述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 阀(5)插入所述本体(1)或所述门(2)的一个壁中,所述壁包括固 体内侧蒙皮(6)、固体内侧蒙皮(7)和在它们之间包围的一层绝缘材 料,所述压力补偿阀(5)可以容纳在穿过所述绝缘材料层的管道中, 并且所述管道在外侧蒙皮与内侧蒙皮上紧密地密封,所述管道具有两 个互锁的套筒(10、15),其中一个套筒紧密地连接至所述外侧蒙皮(6), 并且其中另一个套筒紧密地连接至所述内侧蒙皮(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套筒(10、 15)中的外侧套筒(15)具有锥形入口区段(14),其中所述两个套筒 中的内侧套筒插入所述锥形入口区段中,并且所述锥形入口区段开设 到所述绝缘材料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套筒(10、 15)中的外侧套筒(15)以具有一些间隙的方式包围所述两个套筒中 的内侧套筒(10)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14),并且在该部分上,所述 内侧套筒(10)由装配至所述外侧套筒(15)的第一环形唇部(13) 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唇部(13) 在朝向所述绝缘材料层的一侧上是凹形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5、 10)中的至少一个套筒穿过该套筒(15)所连接的所述外侧蒙皮(6) 或所述内侧蒙皮(7)的开(25、9),并且所述套筒(15、10)支承 位于所述外侧蒙皮(6)或所述内侧蒙皮(7)的一个外侧上的突出部 (16、11)、以及位于朝向所述绝缘材料层的所述外侧蒙皮(6)或所 述内侧蒙皮(7)的一个内侧上的第二环形唇部(17、12)。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阀 (5)包括容纳在所述两个套筒中的内侧套筒(10)中的弯曲柔性片 (21),其中所述弯曲柔性片具有与所述套筒(10)的内侧接触的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杆(20)沿直径 延伸通过所述内侧套筒(10),并且所述弯曲柔性片(21)坐跨着所述 杆(2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柔性片 (21)通过连接至所述套筒(10)的一个端部的连接部件(22)而固 定在所述内侧套筒(10)中,所述连接部件限定所述套筒(10)的自 由横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未经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18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构造体成形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融合的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