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机和操作该制冷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2059.7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2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P·福蒂亚迪斯;H·伊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4 | 分类号: | F25B41/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机 操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机,尤其是家用制冷器具,以及涉及一种用于所 述类型的制冷机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制冷机通常包括连接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在 工作过程中由压缩机压缩且被加热的制冷剂首先流过冷凝器,其中,它向 热蓄存器释放热,且在该过程中冷凝;然后流过蒸发器,其中,它由于极 大程度的膨胀而冷却下来,使得它能够从冷蓄存器吸收热量。这样蒸发的 制冷剂流回到压缩机。
在制冷机的绝大部分应用中,特别是在家用制冷器具的情况下,压缩 机不是连续地操作,而是压缩机的操作阶段和非操作阶段交替地进行。然 而,在操作阶段,压缩机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始终保持在高压下,在蒸发 器中将制冷剂保持在低压下,且当压缩机被断开时,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 间产生压力均衡。在冷凝器中的压力下降导致在那里的绝热冷却,使得包 含在制冷剂中的热能可能不再释放到热蓄存器。相反地,在蒸发器中,压 力增大,使得蒸发器的温度、以及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的温度以不利的方 式增大。
为了使与压缩机的每次断开相关的能量损失最小化,显而易见的是使 压缩机的操作阶段和非操作阶段尽可能长。然而,压缩机的长的操作阶段 和非操作阶段可在蓄存器中引起极端的温度波动。例如如果冷蓄存器是制 冷器的储存隔间,则温度的极端波动可导致冷下来的食物制品一时被不适 当地冷却,从而,缩短了它们的储藏时间,或者它们由于过度冷却而遭到 破坏。如果食物以比长期储存温度低几度的温度冷却,尽管在冷冻器的情 况下很可能不会对冷冻食物造成损坏,但这种类型的临时的不必的低储存 温度加强了热量从外部向储存隔间的流入,因此也是不经济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借助于所述解决方 案,可提高间歇操作的制冷机的效率。
上述目的首先通过以下特征实现:在具有连接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 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机的情况下,截止阀设置在从冷凝器到蒸发器 的制冷剂路径中。由于所述阀每当蒸发器断开时关闭,因此,可在蒸发器 的非操作阶段在冷凝器中保持高的压力。由于截止阀在压缩机被重新启动 时打开,因此,借助于高的压力差膨胀且相应冷的制冷剂可立即在蒸发器 中得到。不再需要压缩机的预备启动阶段,但在传统上,压缩机需要预备 启动阶段,以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建立冷却所需的压力差。
用于在压缩机断开时关闭截止阀、在压缩机接通时打开截止阀的控制 单元有利地是制冷机的一部分。
控制单元可有利地设置成在压缩机断开时打开或不打开截止阀。特别 是当蒸发器正被除霜时,压缩机断开时打开截止阀是有意义的,因为在这 种情况下,借助于轻微的压力差膨胀、从而相应热的制冷剂向蒸发器的流 入完全是有利的,以便实现快速的除霜。
为了进一步加速除霜过程,可为蒸发器设置电加热器。
为了判断是否需要除霜,控制单元可另外地连接到设置在蒸发器上的 结冰传感器和/或定时器。
上述目的进一步通过一种用于操作上述类型的制冷机的方法实现,其 中,压缩机间歇性地操作,且截止阀在压缩机断开时被关闭,或可以是这 种情况:截止阀在压缩机接通时打开。
除霜特别是可以以时间控制的方式定期执行,或可在蒸发器的严重结 冰被探测到时执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看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将显见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 优点。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冷机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制冷机的制冷剂回路从压缩机1依次通过冷凝器2、截止阀3、节流器 4和蒸发器5,返回到压缩机1。任何现有的设计、例如绕组蒸发器(wound evaporator)、线管蒸发器等适合作为蒸发器5;图中示意性示出的是板型蒸 发器,所述板型蒸发器具有位于金属板上的成蜿蜒形延伸的管,成毛细管 的形式的节流器4集成在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未经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2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