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复合金属氧化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32500.1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1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义博;金坂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G53/00 | 分类号: | C01G53/00;H01M4/50;H01M4/5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萍;李炳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金属 氧化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复合金属氧化物。
背景技术
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用于锂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 极。锂二次电池已被用作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源,而且还在尝试 用于汽车用途、电力储存用途等大中型用途。
作为现有的锂二次电池中所用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特开 2002-100356号公报中公开了锂-镍-锰-M复合氧化物(M为Fe、Co、 Cr、Al),例如具体记载了,使用锂复合金属氧化物(LiNi0.5Mn0.5O2) 的锂二次电池,其充放电循环试验时的容量维持率为92%。
发明内容
但是,现有的锂二次电池的容量维持率并不充分。本发明的目的 是提供能显示出高于现有容量维持率的、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有 用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下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 满足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由下述发明构成。
<1>含有Li、Ni和M(这里,M为Mn和/或Co)的锂复合金属 氧化物,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的核磁共振测定方法1得到的锂复合 金属氧化物的7Li的固体核磁共振谱中,10kHz的旋转速度下的谱中, 给出以下的信号B。
<核磁共振测定方法1>
使用磁场强度7.0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装置,采用魔角旋转法, 使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分别以10kHz和11kHz的旋转速度旋转,在各 旋转速度下分别进行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的7Li的固体核磁共振测定, 由所得的两个固体核磁共振谱求算中心峰的化学位移(此处该化学位 移值是,使用氯化锂作为外标物,以氯化锂的中心峰位置为0ppm进 行校正后的值)。
<信号B>
该信号是具有中心峰及其旋转边带的信号,其中,中心峰具有 +1100~+1900ppm范围的化学位移,最大峰具有+2100~+2600ppm 范围的化学位移。
<2>上述<1>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将采用以下的核磁 共振测定方法2得到的氢氧化锂一水合物的7Li的固体核磁共振谱的 最大峰强度作为100时,信号B的最大峰强度超过0.05。
<核磁共振测定方法2>
使用磁场强度7.0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装置,采用魔角旋转法, 使氢氧化锂一水合物以10kHz的旋转速度旋转,进行氢氧化锂一水 合物的7Li的固体核磁共振测定,得到7Li的固体核磁共振谱。
<3>上述<1>或<2>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在以 上述10kHz的旋转速度使锂复合金属氧化物旋转所得到的谱中,还 具有以下的信号A。
<信号A>
该信号是具有中心峰及其旋转边带的信号,其中,中心峰具有 -50~+300ppm范围的化学位移,最大峰具有-50~+300ppm范围的化 学位移。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相 对于Ni和M的总量(摩尔),M的量(摩尔)超过0且在0.9以下。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相 对于Mn和Co的总量(摩尔),Co的量(摩尔)为0以上且0.4以 下。
<6>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M 为Mn。
<7>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相 对于(Ni+M)的总量(摩尔),Li的量(摩尔)为0.6以上且1.5 以下。
<8>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包含上述<1>~<7>中任一项 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
<9>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上述<8>记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 电池用正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2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色反射显示装置
- 下一篇:具有压力均衡阀的制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