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套及其类似物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3044.2 | 申请日: | 200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3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马里奇奥·奥斯塔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克斯泰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9/04 | 分类号: | A41D1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黎 艳 |
地址: | 意大利布斯托***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套 及其 类似物 制造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套及其类似物(例如,连指手套)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也涉及一种 实现所述方法的装置,以及由所述方法或装置获得的手套或其类似物。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WO 01/56415公开了两个用于制造手套的刚性模子,其中第一模子类似于手, 并只有拇指,第二模子也类似于手,并有其余的四个手指。衬里(例如具有半透性膜的防 水护套)和手套紧贴在第一模子,随后紧贴在第二模子。在这两个连续步骤中,衬里被伸 展开,直至贴合成模子的形状,从而当手套套在第一模子和第二模子时,衬里与手套吻合。 将模子内部加热,使衬里外表面上的热活化粘合剂层活化,随后向衬里内充气,使之结合 到手套,冷却粘合剂,并促使其取出。
这种现有的制造方法相对困难和缓慢,因为需要将衬里和手套先后插入两个独立的模 子,这并不简单,特别是对于第二模子以及由皮革制成的相对刚性的三维手套。此外,两 个相对复杂的金属模子必须做成待加工手套的各个尺寸,从而明显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方法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所述方法和装置分别如权利要求1和23所述,同时其他特征描述在其余权利要求中。
由于设置了塞子,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允许将衬里压在手套内,而无需采用昂贵而又 使用困难的模子。
为了减少制造时间,充入衬里内的流体为热气体,并且优选被输送向手套的手指,从 而改善和加速指尖边界区域的衬里和手套之间的结合。
优选地,手套被嵌入刚性外壳内,避免当流体充入衬里时手套膨胀。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刚性外壳由两个半壳制成,并且/或者设置有加热器,以改善和 加速衬里和手套之间的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已经发现,如专利文献WO 2004/060179所述的由单片材料制 成的特定三维的、透气的弹性手套,可以用作本发明方法中的防水护套,以使皮革和/或织 物制成的手套防水。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优点还在于,与现有方法相比,生产力提高,生产成本减低, 从而不仅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也可以用于手工制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装有塞子的膨胀后的手套被放入烤炉中,使衬里和手套之间的热 活化粘合剂活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 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展示了应用于手套的所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展示了应用于手套的所述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3展示了应用于图2的装置的刚性外壳;
图4展示了沿图3的IV-IV平面的剖视图;
图5展示了应用于手套的所述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包括基本为圆柱形或圆锥台形的塞子1, 特别是具有椭圆截面,适用于插入手套2的手腕区域,该手套2内具有衬里3。该衬里3 面向手套2的表面设置有热活化粘合剂层。粘合剂均匀且不连续地分布在衬里3的外表面 上,特别是分布方式为聚氨酯粘合剂(polyurethane glue)圆点,且圆点的直径在0.1mm 至2mm之间,密度在10点/cm2至200点/cm2。优选地,衬里3包括至少一个由半透性 材料制成的膜,该膜允许水蒸气渗透,但水不能渗透,该半透性材料优选为聚氨酯,并且 厚度优选处于5μm至100μm,且优选为无孔的,即通过渗透的方式允许水蒸气通过,同 时半透性材料具有弹性,伸长系数大于50%,优选100%。膜不面向手套2的表面可以固 定有织物或类似材料,优选为有弹性的。可用于衬里3的半透性膜的进一步信息包含在专 利文献WO 00/22948和WO 02/11571中。衬里3可以包括一张或多张半透性膜,这些膜 可以沿边缘结合。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衬里3包括特定三维的、透气的弹性手套, 并且由单片材料制成,如专利文献WO 2004/060179所公开的那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克斯泰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尼克斯泰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3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