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淋浴热水专用之热能传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33361.4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1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蔡应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应麟;陈崇钦 |
主分类号: | A47K3/40 | 分类号: | A47K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顺荣 |
地址: | 中国广东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淋浴 热水 专用 热能 传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淋浴热水专用之热能传导装置,与节省淋浴用热水器的能源有关,尤其是一种可充分收集淋浴后的热水并加以充分吸收其热能的高效率热能传导装置,且同时提供足部按摩的附加功能,进而兼具省能环保与促进淋浴健康功效增益的目的。
背景技术
目前诸多将淋浴后的热水加以利用而转换成做为预热常温自来水的装置,已分别揭露于中国专利公告第CN2349494Y号(申请号为98202957.8)、CN2662185Y号(申请号为200320111335.8)、CN2535702Y号(申请号为02209351.6)以及台湾专利公告第378743号(申请号为088207912)等,由前述的各已知技术得知,其均存在有一重大缺失而未达到最佳的节能功效,其因在于:
由于每一家庭的浴室空间大小,并非相同,且有些面积差异极大,若要满足各种面积大小不一的淋浴空间时,对生产上的规格将无法统一而造成种类太多,反而会提高生产成本,则原本要利用淋浴后热水来节能的美意将大打折扣,因为消费者必须用较高的价格来添购这些淋浴节能装置;反之,若产生的规格均一化时,则又相对地无法适用于所有面积不同的浴室空间,使得充分收集淋浴后热水的效果落差极大,以致形成热水器节能效率不佳或低落。
再者,纯就淋浴后热水的水温利用仅做一次性的热交换,亦稍嫌浪费,其仍有改善的空间,而且,要人们只为节能而必须站上特定位置来冲淋浴的吸引力更是薄弱,如能在增加其它诱因始能顺利推广及落实此一美意才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淋浴热水专用之热能传导装置,该热能传导装置是采均一规格设计成型,故可依据浴室淋浴热水洒落面积的大小,来做排列组合出相应面积的搭配,而具充分收集所有淋浴后的热水,进而提供更多热能转换所需的热源,促使热水器加热的节能效益提升;同时,可供淋浴者淋浴时的足部踩踏,并兼具脚底按摩及止滑的功效。
一种淋浴热水专用之热能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底座,为顶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立方体,且其中一相对应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
一金属热交换板,由底座顶面的开口而容置于底座内,其顶面凹设有复数个整齐排列的圆凹槽,且相对应于底座两侧面上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两侧面位置上也分别穿设有一进水孔及出水孔;及
一导流板,贴固于金属热交换板的底部面,并容置于底座内,其顶面上凸设有数条隔离凸条,且由该数条隔离凸条再将金属热交换板上各圆凹槽之间的空间隔离形成一流畅的水流通道。
其中,该底座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可增设于其它侧面上。
其中,该金属热交换板上的顶面设为复数个整齐排列的长圆凹槽。
其中,该金属热交换板上的顶面设成复数条相平行排列的长条凹槽,且该导流板设成平板状,并由该复数条相平行排列的长条凹槽底面与该导流板顶面相贴合后,形成一流畅的水流通道。
其中,该金属热交换板的顶面设成连续凹凸弧形波浪形状。
其中,该金属热交换板与该导流板可上下互换对置后再容置入底座内。
其中,该底座的底部凹设成中空槽,且金属热交换板与导流板之间贴合后形成具有复数条密闭腔室,再于该复数条密闭腔室中穿设有一进水孔及一出水孔,且于该导流板顶面增设置放一凸粒板。
其中,该底座的内部为同时叠设上、下两组金属热交换板与导流板,且底座的进水口与上层的其中一密闭腔室相连通,而底座的出水口与下层的其中一密闭腔室相连通,于上层与下层之间则接设有一连接导管,另于底座的底部中央穿设有数个排泄孔,且该排泄孔的顶端口与下层的导流板相贯通。
本发明一种淋浴热水专用之热能传导装置,其优点及功效在于:该热能传导装置可依据浴室淋浴热水洒落面积的大小,来做排列组合出相应面积的搭配,而具充分收集所有淋浴后的热水,进而提供更多热能转换所需的热源,促使热水器加热的节能效益提升;同时,可供淋浴者淋浴时的足部踩踏,并兼具脚底按摩及止滑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之7-7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应麟;陈崇钦,未经蔡应麟;陈崇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3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