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增加的L-赖氨酸生产力的棒状杆菌和使用其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4180.3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3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朴英薰;林相曹;文准玉;罗昭妍;李熙宗;张在佑;权刀显;金孝珍;成珍锡;金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蓉民;路小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增加 赖氨酸 生产力 杆菌 使用 生产 方法 | ||
1.一种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微生物,其与 天冬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激酶、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二氢吡啶二羧酸合 成酶、二氢吡啶二羧酸还原酶和二氨基庚二酸二羧化酶各自的内源活性相 比,具有增加的酶活性,其中所述酶增加的酶活性归因于aspB基因、lysC 基因、asd基因、dapA基因、dapB基因和lysA基因的表达增加,所述表达 增加是由于引入了一个或多个外源拷贝的所述基因或由于引入了每个所述 基因的外源启动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与丙酮酸羧化酶 的内源活性相比,进一步具有增加的酶活性,其中所述酶增加的酶活性归因 于pyc基因的表达增加,所述表达增加是由于引入了一个或多个拷贝的外源 基因或由于引入了所述基因的外源启动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 物是用具有登录号KFCC10881的棒状细菌制备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中所述aspB 基因、所述lysC基因、所述asd基因、所述dapA基因、所述dapB基因、 所述lysA基因和所述pyc基因分别具有SEQ ID NOS.25、26、27、28、29、 30和37的核苷酸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外源 基因的引入通过分别将载体pDZ-2aspB、pDZ-2lysC/asd、pDZ-2dapA/dapB、 pDZ-2lysA、pDZ-2pyc转化入棒状细菌而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外源 等位基因被固着在所述微生物的核DNA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 具有登录号KCCM10770P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KFCC10881-CJ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外源 启动子具有SEQ ID NOS.44至50其中之一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外源启动 子是SEQ ID NO.44的核苷酸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微生物,其中所述外源 启动子通过将载体pDZ-PCJ7/aspB、pDZ-PCJ7/lysC、pDZ-PCJ7/dapA、 pDZ-PCJ7/dapB、pDZ-PCJ7/lysA、pDZ-PCJ7/pyc中至少一种载体引入棒状 细菌而引入。
11.一种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其包括:
培养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和
从所述微生物的细胞或细胞培养物中回收赖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未经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41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移动和切割皮革等的机器
- 下一篇:行走式旋臂吊底座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