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金属膦酸络合催化剂制备聚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4615.4 | 申请日: | 2007-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6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S·M·安德鲁斯;J·王;T·F·汤普森;P·N·桑基;D·M·兰恩;S·D·萨哈斯拉巴德;P·戈加尔;P·A·奥多里西奥;S·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巴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00 | 分类号: | C08G6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韦欣华;范 赤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络合 催化剂 制备 聚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制备聚酯,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方法,该方 法包括使用特定的金属膦酸络合催化剂。
聚酯,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工业上以两段法制备。 PET制备的第一阶段包括用乙二醇直接酯化对苯二甲酸,或二者择一 地,用乙二醇对对苯二甲酸二C1-C4烷基酯进行酯交换反应来形成低分 子量预缩合物。在第二阶段中,预缩合物进行缩聚来形成高分子量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两个阶段一般都使用催化加速。
根据聚酯的最终用途,使用进一步的固态聚合(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SSP)来达到所需要的粘度。
已提议众多的化合物用作酯化、酯交换或缩聚反应催化剂。催化剂 的选择影响到最终产品的颜色、强度和加工性能。催化剂的选择影响到 例如醛的生成量。催化剂的选择还控制了反应的选择性,并且为最终产 品提供降低了的不需要的杂质诸如二甘醇、环状低聚物和羧酸端基。
US-A-2003/083191的目标在于聚酯聚合催化剂,其为铝或铝化合物 和磷金属盐化合物的组合。该铝化合物是例如羧酸盐、无机酸盐、铝醇 盐、铝螯合物或有机铝化合物。
US-A-2004/058805的目的在于聚酯聚合催化剂,其包含在至少一种 选自式1和2的磷化合物存在下作为第一含金属组分的选自铝和铝化合 物中的至少一员。
式1 式2
U.S.专利No.3,310,575和3,824,192公开了金属(邻-烷基)-3,5-二叔 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盐。金属膦酸盐被称作聚合物稳定剂。
U.S.专利No.6,383,970教导了固态酸催化剂。
合适的制备聚酯,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的催化剂仍然是 所寻求的。所述催化剂被用在第一或第二制备阶段中,或者用在两个阶 段中。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聚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步骤中,使二羧酸或C1-C4二羧酸二酯与二醇在适当温度和 压力下进行酯化或酯交换反应来制备预缩合物,和
在第二步骤中,使预缩合物在适当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缩聚反应来制 备高分子量聚酯,
其中下式的金属膦酸络合物在第一步骤、第二步骤或者在第一和第 二步骤的两个步骤中都用作反应催化剂;并且
其中
n是0、1、2、3、4、5或6;
p是1到30的整数;
M是选自Li、Na、K、Cs、Be、Ca、Mg、Sr、Ba、Al、Sb、Cd、 Mn、Fe、Co、Ni、Cu和Zn的金属;
v是金属M的化合价,并且为1、2或3;
q是1到20的整数,其中q=2p/v;并且
R1是氢、1到3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1到36个碳原子的 直链或支链链烯基、5到8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6到10个碳原子的芳基; 或者是由一到四个羟基、卤素、1到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1 到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氨基取代的所述烷基、链烯基、环烷 基或芳基。
金属膦酸络合物例如具有下式:
其中
n是0、1、2、3、4、5或6;
p是1到30的整数,其中p=(v·q)/2;
M是选自Li、Na、K、Cs、Be、Ca、Mg、Sr、Ba、Al、Sb、Cd、 Mn、Fe、Co、Ni、Cu和Zn的金属;
v是金属M的化合价,并且为1、2或3;
q是1到20的整数,其中q=2p/v;并且
R2和R3独立地是氢、羟基、卤素、1到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 氧基、1到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氨基;和
R4是氢或1到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金属膦酸络合物例如具有下式:
其中
n是0、1、2、3、4、5或6;
p是1到30的整数,其中p=(v·q)/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巴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西巴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4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