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裂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5849.0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7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L·E·伦纳德;P·柯卡耶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球油品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7/02 | 分类号: | C10G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黄革生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裂化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为将烃催化转化为可用的烃产物。更特 别地,本发明涉及催化加氢裂化。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对含烃原料的加氢裂化。石油精炼商通常通过对从 原油或其重馏分中衍生出的烃原料进行加氢裂化来生产合适的产物,比如 汽轮机燃料、柴油机燃料以及其他已知为中间馏分和低沸点含烃液体比如 石脑油和汽油。最常进行加氢裂化的原料是瓦斯油和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回 收的重瓦斯油。典型的重瓦斯油含有大量的沸点高于371℃(700°F)的烃组 分,通常至少50重量%沸点高于371℃(700°F)。典型的真空瓦斯油通常的 沸程在315℃(600°F)到565℃(1050°F)之间。
加氢裂化通常通过如下方式完成,即在升温和加压的条件下, 在两相反应区中作为独立相的氢存在下,将瓦斯油或其他待处理的原料与 合适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在加氢裂化反应器或反应区中接触,以获得含有精 炼商所需的烃产物分布的产物。加氢裂化反应器中的操作条件和加氢裂化 催化剂会影响加氢裂化产物的产率。
传统地,用于加氢裂化过程的新鲜原料首先要引入到含有气相 的氢并特别适合去除硫和氮的脱氮和脱硫区,之后再引入到含有加氢裂化 催化剂和气相的氢的加氢裂化区中。另外一种用于加氢裂化新鲜原料的方 法是将新鲜原料和加氢裂化区的流出物引入到脱氮和脱硫区中。将加氢裂 化区获得的流出物分离开来以获得所需的加氢裂化产物,同时未转化的原 料再引入到加氢裂化区中。过去,在反应区中的氢至少绝大部分为气相。 这种方法或技术通常称之为“滴流床”,其中连续相为气相而非液相。
虽然在商业活动中已经使用了多种多样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操 作条件和催化剂,总还是需要能够降低成本、简化建构造、提高液体产物 产率和产物质量的新的加氢裂化方法。
信息公开
US 5,720,872(Gupta)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液体原料进行加氢处理 的过程,该过程在两个或多个加氢处理步骤中进行,这些步骤都在单独的 反应器中同时每个反应步骤都含有具有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床。第一反应步 骤的液体产物送至低压汽提步骤并去除硫化氢、氨以及其他溶解气体。汽 提后的产物流之后送入下一下游反应步骤,该步骤的产物也汽提溶解气体 之后送入下一个下游反应步骤,直到最后反应步骤,对该步骤的液体产物 汽提溶解气体,之后收集或传递到进一步处理。处理气的流动方向与反应 步骤中液体的流动步骤方向相反。每个汽提步骤都是单独的步骤,但所有 的步骤都在同一汽提反应器中发生。
US 3,328,290(Hengstebeck)公开了一种用于烃加氢裂化的两步 过程,其中原料在第一步中进行预处理。
US 5,403,469(Vauk等)公开了一种平行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过 程。两过程的流出物在同一分离器中混合,之后分离成含有氢的蒸气和含 有烃的液体。氢作为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的原料流的一部分来供料。
US 5,980,729(Kalnes等)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过程,其中将含烃 原料和含有氢的热加氢裂化区流出物传入脱氮和脱硫反应区,以生成硫化 氢和氨来对新鲜原料进行净化。由脱氮和脱硫区获得的热的未冷却的流出 物用富氢气流在维持与上一反应区大致相同的压力的汽提区进行氢汽提, 以生成含有氢、沸点低于新鲜原料的沸程的含烃化合物、硫化氢和氨的蒸 气流,以及含有未转化原料的液体含烃物流。将液体含烃物流引入到加氢 裂化区以产生加氢裂化区流出物,该流出物之后与前述的新鲜原料汇合, 之后引入至脱氮和脱硫区。
US 6,106,694(Kalnes等)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过程,其中含烃原 料和热的加氢裂化区流出物一起流入脱氮和脱硫区以生成硫化氢和氨,并 以此来净化新鲜原料。由脱氮和脱硫区获得的热的未冷却的流出物在维持 与上一反应区大致相同的压力下的汽提区用富氢气流氢汽提,以生成含有 氢、沸点低于新鲜原料的沸程的含烃化合物、硫化氢和氨的蒸气流,以及 含有未转化原料的液体含烃物流。该液体含烃物流之后引入到加氢裂化区 以生成流出物,该流出物之后引入到前述的脱氮和脱硫反应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球油品公司,未经环球油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5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死亡诱导剂
- 下一篇:涂料组合物以及由其产生的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