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6594.X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5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A·维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拉莫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0 | 分类号: | F04D29/10;F16J15/40;F04B5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原绍辉;曹 若 |
地址: | 挪威*** | 国省代码: | 挪威;NO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系统 装置 | ||
1.一种用于潜水泵(1)的动态密封系统的装置,通过流程入口管路(3)、流程出口管路(4)可连接至流程流体管道(2),对产生流体进行加压,包括至少一条供给管路(7)从隔离流体源(70)引向所述动态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供给管路(7)上的,用于开启或关闭供给管路(7)的第一阀装置(8);和第二阀装置(12),布置成在开启位置所述第二阀装置(12)开启第一旁通管路(13),所述第一旁通管路(13)连接着供给管路(7)上的位于第一阀装置(8)和泵(1)之间的一点、并连接至泵(1)的流程入口管路(3)用以降低密封系统中的隔离流体的压力;和控制单元(20),具有接收泵(1)周围的实际的运行压力状态的装置(21),其中第一阀装置(8)和第二阀装置(12)连接至根据泵(1)的运行压力状态来控制第一阀装置(8)和第二阀装置(12)的控制单元(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流程入口管路(3)通过流程流体管道(2)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阀装置(8)邻近于泵(1)或位于所需静态压力在第一阀装置(8)的下游的一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旁通管路(13)由供给管路(7)引向流程入口管路(3)。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三阀装置(16),在一个位置上其开启第二旁通管路(17),所述第二旁通管路(17)引自供给管路(7)位于第一阀装置(8)之前的一点与流程入口管路(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阀装置(12)连接至位于第三阀装置(16)与流程入口管路(3)之间的第二旁通管路(17),以使得:在一个位置上所述第二阀装置(12)开启第一旁通管路(13)并关闭第二旁通管路(17);在第二位置上所述第二阀装置(12)关闭第一旁通管路(13)并保持第二旁通管路(17)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四阀装置(18)和第五阀装置(22),使得所述第四阀装置(18)和第五阀装置(22)在一个位置上开启从供给管路(7)上在第一阀装置(8)之前的一点引向流程入口管路(3)的第三旁通管路(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蓄能器(10,11)连接至位于第一阀装置(8)与泵(1)之间的供给管路(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管嘴(9)被设置在供给管路(7)上,位于第一阀装置(8)和泵(1)或流程入口管路(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嘴(14)被设置在供给管路(7)上,位于流程入口管路(3)与设置在第一阀装置(8)和泵(1)之间的一点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用于隔离流体的供给管路(7)与连接至泵(1)的电机(30)的冷却系统之间提供连接,从而使得隔离流体可被用作冷却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冷却系统中设置有循环叶轮(38,24),所述循环叶轮(38,24)与电机主轴(39)相连接以使所述循环叶轮(38,24)的速度直接由电机的轴(39)的转动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冷却的隔离流体回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单元(32,23’)和至少一个过滤单元(31,2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单元(32,23’)与过滤单元(31,23)平行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给管路(7)引至两条供给管路(7’,7”),每一个都包括第一阀装置(8’,8”)和设置在旁通管路(13’,13”)上的第二阀装置(12’,12”),以分别在一台泵或两台独立的泵的抽吸端和输送端向密封系统提供隔离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拉莫工程公司,未经弗拉莫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65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氢氧化镁粉末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