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变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37649.9 | 申请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3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朝日信行;西村真;柳生博之;衣笠丰;松本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G02B6/43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申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变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学组件的光电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作为光电变换装置,如在专利文件1的图9中的说明,已知有一种类型,包括:发光组件,其通过将电讯号变换成光讯号而发射光;基板,在其上形成用于将电讯号传送至发光组件的IC电路且发光组件从发光组件的发光侧的相反侧被安装在一个表面上;及波导,其被排列以在垂直于基板的一个表面的方向上从发光组件延伸并且传送由发光组件发射的光。注意取代发光组件,也可使用光接收组件,其接收光并且将接收的光讯号变换为电讯号。
在专利文件1的图9说明的光电变换装置中,公的电连接器,其可被装至被设置在接线基板(wiring substrate)上的母的电连接器并且可从该母的电连接器分开,该公的电连接器被设置在基板的另一表面上,且基板及接线基板是通过连接这些电连接器而彼此被电气地连接。
不过,在上述构造中,波导被设置以便在垂直于基板的一个表面的方向上从发光组件延伸,其使得整个装置的高度被显著地增加。
在此,如专利文件1的图3所述,可理解通过在基板的侧面上设置电连接器,发光组件的发光方向适于被排列成与接线基板平行。不过,即使以此方式,至少发光组件及控制IC组件的尺寸的装置高度是必须的,因此其不可能显著地抑制装置高度。
专利文件1: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第2001-42170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变换装置,其能够降低装置高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有一种光电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基板(mount substrate);IC电路,适于被设置在底座基板上;光学组件,适于具有将由IC电路输出的电讯号变换为光讯号并且发射光的功能,或是将接收到的光讯号变换为电讯号并且将电讯号输出至IC电路的功能;及波导,适于实现在光学组件及外部光学装置间的光学耦合,其中,光学组件被底座基板支撑并且具有发光表面或光接收表面,光学组件的发光表面或光接收表面被引导至底座基板,且波导沿着底座基板的表面被设置在底座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因为波导沿着底座基板的表面被设置,其可在底座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抑制整个装置的高度,从而达成装置的低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显示光电变换装置及被连接至光电变换装置的接线基板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光电变换装置的发光侧光电变换部分的分解图;
图3A是在其上安装光学组件的底座基板的侧视图;
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线A-A的剖面图;
图4A是插槽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B是接头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光电变换装置的光接收侧光电变换部分的分解图;
图6A至6C是解释光电变换装置的制造过程的示图;
图7A至7B是解释光电变换装置的制造过程的示图;
图8A是在形成波导之后的底座基板的平面图;
图8B是图8A的剖面图;
图8C是根据变形例的制造方法在形成波导之后的底座基板的平面图;
图8D是图8C的剖面图;
图9是显示变形例1的光电变换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是显示变形例2的光电变换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B是显示变形例3的光电变换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2是显示变形例4的光电变换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3是显示变形例5的光电变换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显示光电变换装置及接线基板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4B是沿着图14A中的线I-I的剖面图;
图15是插槽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6A是显示变形例的光电变换装置及接线基板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6B是沿着图16A中的线II-II的剖面图;
图17是接头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显示光电变换装置及接线基板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9A是从上方观看的中介层基板的立体图;
图19B是从下方观看的中介层基板的立体图;
图20是显示变形例的光电变换装置及接线基板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显示光电变换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2A是电路薄膜被连接至其的外部波导的侧面图;
图22B是电路薄膜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76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