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不同的作用位置上具有不同载荷传递的安全带卷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8296.4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米夏埃多·托恩;弗尔克尔·卡斯滕斯;多里斯·克勒格尔;克劳斯·布特诺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36 | 分类号: | B60R2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 华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同 作用 位置 具有 载荷 传递 安全带 卷收器 | ||
1.一种具有锁止装置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所述锁止装置能够是安全带感应和/或车辆感应地可控的,该锁止装置用于可旋转地安装在U型外壳的外壳臂架内的安全带轴,其中,所述锁止装置包括有锁定棘爪,所述锁定棘爪设置在所述安全带轴的轴端面的凹部内,并且是可径向摆出至与形成在相配的所述外壳臂架上的锁止齿部啮合地安装,其中,所述锁定棘爪在其摆出的位置上通过两个止动面支撑在所述轴端面上的凹部的相配的力传递面上,并且在不同大小载荷的情况下,形成通过材料变形导致的在所述锁定棘爪的齿和所述锁止齿部之间的分级的啮合,其特征在于,一方面的所述锁止齿部(12)和另一方面的锁定棘爪(16)的止动面以及轴端面(14)的凹部(15)的力传递面(25、32)相互之间是这样设置的,即,当在正常载荷下所述锁定棘爪(16)与所述锁止齿部(12)啮合时,沿径向载荷方向在所述锁止齿部(12)和所述安全带轴(13)之间产生力传递;并且当在紧急情况下载荷加大时,额外产生的载荷作为在周向上的作用力由于锁止齿部(12)的至少一个处于啮合状态的外壳齿(28、26)的塑性变形而被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齿部(11)横向对于周向展开的齿面(26)制成为当影响其的负载过载时是可变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在锁止齿部(12)的各个齿(28)的齿面(26、27)彼此围成大于90°的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端面(14)上容置所述锁定棘爪(16)的凹部(15)设有用于在径向方向上力传递的第一力传递面(25)和用于在周向上力传递的第二力传递面(32),其中,所述第二力传递面在正常载荷下进行径向力传递的过程中没有贴靠到所述锁定棘爪(16)的相配的止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传递面(25)设置为环绕支承孔(19)的表面,所述支承孔形成在所述锁定棘爪(16)内用于容置设置在安全带轴上的支承轴颈(18),并且所述第一力传递面在所述锁定棘爪与所述锁止齿部(12)啮合时关于所述锁定棘爪(16)的旋转轴径向设置在所述锁定棘爪(16)的在周向上的前部齿(17)的对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力传递面(32)径向展开至所述轴端面(14)的外周围,并且当所述锁定棘爪(16)与所述锁止齿部(12)啮合时在周向上是这样设置在周向上前部外壳齿(28)的承担载荷的齿面(26)的对面,即,将所述锁定棘爪(16)设有所述前部齿(17)的区域设置在所述齿面(26)和所述第二力传递面(3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力传递面(32)形成在凸块(30)上,所述凸块在周向上凸伸到所述锁定棘爪(16)的形状对应的凹入部(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轴颈(18)在其外部的经过所述锁定棘爪(16)的支承孔(19)穿出的端部上当套装锁定棘爪(16)时是这样变形的,即,所述锁定棘爪(16)在所述支承轴颈(18)上可旋转,并且同时确保防止轴向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轴颈(18)的所述端部由摇摆式铆接加工而变形为铆接头(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轴在其轴端面(14)上设有凹陷部(15),该凹陷部用于将所述锁定棘爪(16)包括所述支承轴颈(18)的变形的端部平齐地容置在所述轴端面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轴(13)的轴体(23)包括所述支承轴颈(18)均作为铸件而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82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送装置、通信系统、发送方法及程序
- 下一篇:用于表面安装的晶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