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挠性发光体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38557.2 | 申请日: | 200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9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金珍换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康天慈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的照明用或者显示用装置的技术,特别地,该技术抑制消耗电力,寿命长,还不受配置照明的空间的限制,可在所有场所使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照明用光源,改变使用灯泡等而使用发光二极管(LED)。
该发光二极管由于消耗电力少、另外寿命也长,所以作为各种照明用光源或者作为信号机等显示用光源而被使用。
另外,近年来,随着蓝色LED的开发和普及,利用红、蓝、绿的三原色作为各种照明和公告牌等的显示用光源而被使用。
另外,还提出了排列多个这些发光二极管,采用树脂进行涂敷而成的照明用、显示用光源。
作为这样的一例,例如,将发光芯片装设于挠性配线板上,用具用柔软性、透光性的树脂密封该发光芯片及挠性配线板(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还提出了在用于排列多个LED芯片的排列部上设置的一个LED芯片的设置部位和其他LED芯片的设置部位之间,形成有为了避开设置部位而使排列部弯曲的切口部等(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5025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03993
但是,上述以往的发光体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发光二极管安装在其基板的一面侧的中央,所以只有基板宽度程度的配置面积,如果只有极小的空间的场所则无法有效地配置,限制了其可使用的用途和场所。
另外,以往,由于灌封树脂使用了半透明的物质,所以存在透光差,亮度也降低的问题。
另外,和以往一样,在基板的中央部配置发光元件,使其从1个面发光的情况下,发光元件上的树脂的厚度依赖于灌封树脂的厚度。因此,即使欲将该树脂的厚度超出必要地做薄,进一步提高透光性,也会受到来自灌封强度等的限制。
另外,在以往的技术中,欲根据配置场所等而调整发光体的长度时,则需要预先做出与其空间匹配的长度的发光体。因此,在现场等进行发光体的安装的时候,即使在当时欲做成所期望的长度,也无法对其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发光体,该挠性发光体为挠性,可以抑制消耗电力,寿命长,且可小型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挠性发光体是在设置有配线而成的挠性基板上以规定的间距配置发光元件、用软性树脂覆盖上述挠性基板的发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体由多个发光组件组成一组而构成一个单元,能在各单元之间被切断为所期望的长度。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挠性发光体是将发光元件配置于设置有配线而成的挠性基板上,用软性树脂灌封成板状的发光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元件以规定的间距在上述挠性基板的一端部侧配置成一列,使上述板状的灌封树脂的厚度方向具有指向性。
由此,由于发光体从端部侧发光,配置时将基板竖起来配置,所以可以不受基板面积的限制,实现小型化,在更狭窄的场所也不受空间等的限制,可有效地利用。
也可以将上述软性树脂做成中空的管状,通过将上述挠性基板插入于上述管状的软性树脂中而密封,从而覆盖上述挠性基板。
另外,树脂也可由透明的聚氨酯树脂构成。这样,由于使用聚氨酯树脂,因此不产生挥发物,特别是粘接力及防水性优良,从而可以在维持基板的性质以及性能的状态下模制作品,也可以提高亮度。此外,树脂不限于聚氨酯树脂,硅等也可以。
另外,也可以将多个发光组件组成一组构成一个单元,在各单元间配置电极零件,构成可切断该电极零件的结构。
上述电极零件也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为了与外部电源连接的配线线束的孔。由此,可以获得所希望的长度的发光体。另外,可以将切断了的零件作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零件使用,可以谋求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上述发光元件也可以做成侧视(side view)型发光元件。
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有挠性的、抑制消耗电力,寿命长,且小型化的照明用或者显示用装置。
由此,可以在所有相关的照明上容易地适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结构上、空间上、视觉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体的后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发光元件的连接的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体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
2发光元件
4配线
5电极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康天慈,未经株式会社康天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8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 下一篇:径向密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